圖、文/One-Forty /三立慈善基金會
「還記得她一歲生日,是我到臺灣工作的第二天,那時候真的很難過。」印尼媽媽Warni在台工作十二年,她為了籌措丈夫的醫藥費,放下年幼的女兒,隻身來到3000公里外的臺灣。
這趟為了家開啟的孤獨長征,會有多久、多長?深耕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藉由與Warni笑中帶淚的訪談,走進一位跨國工作者的生命故事:裡面有離家的理由、女兒對她的告白,還有一條通往回家的道路。
印尼移工 Warni 分享自己離開家人,遠渡來臺工作的故事。(圖/One-Forty 提供)| 如果是你,會為了家人的未來,離開孩子多遠?
Warni多年前從臺灣回到印尼,與丈夫結婚、開始建立家庭,然而先生意外得了腦瘤。Warni面對沉重的醫藥費,還有剛出生孩子的生活,她不得不再次遠離家人,來到臺灣工作賺錢。
採訪當天,One-Forty團隊請Warni帶著孩子的照片來,卻發現因為她三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照片只有不到十張,其中一張還是視訊通話的截圖。她手指一邊翻看、一邊輕撫照片裡孩子的臉龐...「我希望自己是個好媽媽...那種在身邊照顧自己孩子的媽媽。」Warni緩緩說出看似簡單卻無比遙遠的心願。
其實在臺灣,有超過84萬的東南亞移工,像Warni一樣飛越數千公里來工作,而錯過陪伴孩子成長的珍貴時光。他們期待這樣的犧牲,能換得家人更好的生活。
手中僅有十張女兒的照片,Warni說女兒雖然年紀很小卻很懂事。(圖/One-Forty 提供)採訪當時,Warni的女兒已經12歲了,她又是怎麼看待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團隊特別錄製女兒給Warni的一段影片,只見小女孩用細小卻堅定的聲音告訴Warni:「有再多辛苦妳也不曾喊累,妳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一向堅強的Warni,在這一刻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 臺灣不只是工作的站點,也能是下一段夢想的起點
「努力賺錢,總有一天可以回去,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Warni始終懷抱著這樣的信念,即使是辛勞工作後難得的假日,她也沒有選擇休息,反而把握時間與同鄉一起到One-Forty的移工學校上課。
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是深耕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協會自2015年成立、開設移工學校,迄今已陪伴 10 萬位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與泰國的移工,透過線上線下的教學社群,學習中文、理財、電腦與創業等知識技能,協助移工融入臺灣工作與生活,並培養未來回鄉獨立經濟的能力。
而One-Forty的移工學校之於Warni而言,不僅是學習的場所,同時也是她找到相同背景的移工夥伴,能夠訴說心事、分享家鄉故事並相互鼓勵彼此的地方。這份在異鄉獲得的實質成長和溫暖動力,讓臺灣不再只是個海外工作存錢的站點,也成為下一段返鄉踏實築夢的起點。
在One-Forty移工學校裡,移工學員成為陪伴彼此的學習夥伴。(圖/One-Forty 提供)| 你想帶著什麼,回到3000公里外的家?
Warni的同學有人是家庭幫傭、有的是看護工,也有人是製造工廠下班趕過來上課...無論當初遠離家鄉的理由為何,他們跟Warni都有個共同目標:希望透過學習和努力,感受到回家的路變得更寬廣、更有希望。
當Warni談到未來時,除了努力存錢養家、她更期待運用在One-Forty學習的中文,回到印尼開一間小吃店,擴大服務講中文的客人。當然更重要的是,這趟 3000 公里的旅程結束後,Warni能因此帶著更好的自己、回家陪著女兒一起長大。
一起看Warni的故事 ▶︎ https://youtu.be/G-KHDn-0cWg
更認識移工學校,成為延續溫暖的一員 ▶︎ https://bit.ly/3GB5Cz8
關於One-Forty ▶︎ https://one-forty.org/tw/
期待移工透過學習,在自己身上看見不同的可能性,並為未來創造美好的改變。(圖/One-Fort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