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光電板無法回收? 事實查核:9成材料可再利用,回收機制漸成形

政治中心/程邦報導

2018年黃國昌(左圖)擔任第16案全國性公投意見發表會的「反方代表」;如今自打臉支持核三延役。(圖/翻攝自YouTube-中央選舉委員會頻道)
2018年黃國昌(左圖)擔任第16案全國性公投意見發表會的「反方代表」;如今自打臉支持核三延役。(圖/翻攝自YouTube-中央選舉委員會頻道)

近日社群平台瘋傳一張堆滿太陽能板與塑膠浮台的空地照片,文案宣稱「光電板無法掩埋、燃燒、更無法拆解,一片付出的代價遠高於核廢料」。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更在核三重啟公投辯論會上以此批評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核電的抽象風險是科技可控的,但是光電的具體危害卻是現實發生的。」

網傳「光電板無法掩埋、無法燃燒,更無法拆解,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核廢料」。事實查核中心稱清:非事實。(圖/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網傳「光電板無法掩埋、無法燃燒,更無法拆解,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核廢料」。事實查核中心稱清:非事實。(圖/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然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該傳言魚目混珠、有誤導疑慮。研究與官方資料證實,矽晶太陽能板可進行拆解,且有超過 90% 的材料(如玻璃、鋁、金屬、塑膠)具回收價值;例如,粉碎後玻璃可製作低強度水泥或外牆磁磚。雖目前強化玻璃的回收成本偏高,但回收效益仍正在持續提高中。

專家更指出,網傳照片中所見原是已拆解的塑膠浮台與待分類的水面型光電板,屬於再判定後仍有使用價值的板件,並非不可用廢料。

經濟部澄清「光電板無毒,不會造成汙染」。(圖/經濟部)
經濟部澄清「光電板無毒,不會造成汙染」。(圖/經濟部)

環保署資源循環署已建置「太陽能光電板回收機制」,所需費用由經濟部能源署分十年向業者徵收,每片模組皆有序號追蹤,以確保回收程序具可溯性。

此外,有專家提出創新設計,例如工研院所研發的「可拆式再循環光電板」,讓回收更便捷、效率更高,也符合循環經濟理念。

黃國昌被質疑要挖玉山埋核廢,他轟民粹、沒念書。(圖/翻攝畫面)
黃國昌被質疑要挖玉山埋核廢,他轟民粹、沒念書。(圖/翻攝畫面)

國際研究顯示,太陽能模組中超過 80% 重量的玻璃與鋁架極易回收,部分半導體材料也可達 90% 回收率;整體回收率估可高達 90% 以上。

在歐盟、日本與澳洲,已有法規要求製造商負責回收模組。台灣作為回收出口優等生,也有潛力發展都市淘金(urban mining),將廢棄能源設施轉為可重用資源。

專家指出,雖回收成本仍高,但政府透過差異化補貼機制(依可回收材料數量補貼不同)鼓勵業者提升回收效率,且這一回收制度已有實質運作基礎,呈現循序進行中。

#大罷免決戰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