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聯友金屬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顏文良、總經理吳永中同台宣布,公司將於9月上旬掛牌創新板,鎖定鎢、鈷循環再製技術市場,聯友金屬為蘋果與台積電在台唯一鎢金屬合格供應商,並躍升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業務涵蓋刀具、半導體、電池等多元應用。(圖/聯友金屬提供)你以為垃圾只能丟掉?其實「好好撿垃圾也能發大財」一點都不誇張!在台灣,有一家回收廠專門把廢鎢、廢鈷變成黃金級的戰略金屬,連台積電、蘋果、特斯拉這些國際大咖都得靠它供貨。這家公司就是即將在 9 月上旬登場創新板的 聯友金屬 ,一間把「撿垃圾」做成全球前三、還能靠廢物撐起護國神山的隱藏版黑馬。
稀有金屬鎢、鈷回收冶煉大廠聯友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7610)今(18)日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宣布將於9月上旬正式掛牌創新板上市。公司除公布最新營運成果外,更表態全力支持環境部推動的「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政策,並持續強化本土回收技術與國際合作,致力打造台灣關鍵金屬循環再製的永續生態系。
台積電、蘋果唯一鎢金屬供應商 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
聯友金屬以自有專利技術,將廢棄物中的鎢、鈷等稀有金屬進行回收、純化、精煉與再製造,生產高純度鎢酸鈉與硫酸鈷。董事長顏文良表示,公司已建立涵蓋上游廢料處理至下游產品製造的一條龍循環經濟模式,終端應用涵蓋工具機、刀具、PCB、電池與先進材料產業。
總經理吳永中則指出,聯友目前是台積電與蘋果在台唯一的鎢金屬合格供應商,並與特斯拉及多家日系商社長期合作。公司不僅是台灣唯一具備鎢、鈷回收冶煉再製一條龍技術的業者,更已躍升為「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具備穩定利基市場與長期成長動能。
國際供應鏈震盪 鎢、鈷價格雙雙走揚
吳永中指出,今年1月美國對中國鎢製品課徵25%反傾銷稅,隨後中國又將鎢原料納入反制措施,導致自4月起全球鎢金屬供給吃緊,價格迄今維持歷史高位,推升聯友業績表現。
同時,鈷金屬市場也因供應國剛果自2月起限制出口,造成全球供需缺口達6萬噸,使第二季國際鈷價較第一季上漲37%,並於6月再度延長出口限制三個月。吳永中預期,下半年鈷價支撐力道仍強勁,將持續挹注公司成長。
營收獲利翻轉 硫酸鈷出貨助攻
在利多推動下,聯友第二季營收達3.49億元,稅後淨利0.38億元,單季成功轉虧為盈,每股盈餘(EPS)0.91元。吳永中解釋,主因在於鎢酸鈉平均售價季增27%,出貨量也成長逾兩成;此外,子公司聯友能源正式啟動電池級硫酸鈷出貨,推升整體毛利率至21.49%。由於硫酸鈷是由鎢酸鈉製程的副產品轉化,對成本影響有限,未來隨著產能放量,預期將進一步貢獻營收與獲利。
持續升級 第四季推高階金屬鈷粉
展望未來,聯友能源規劃於第四季推出技術門檻更高的「金屬鈷粉」,其國際報價較電池級硫酸鈷高出三成以上,應用於硬質合金、磁性材料等領域,對精密度與純度要求極高。吳永中透露,目前已與多家下游客戶進行產品測試,若順利量產,聯友將成為全球首家以循環製程生產金屬鈷粉的公司,為營運發展立下新里程碑。
響應政策號召 打造關鍵金屬循環生態
除了業績表現亮眼,聯友也積極呼應政府政策。環境部今年4月宣布成立「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聚焦鎢、鈷、鋰、鎳等戰略原料,推動「回收留置國內再利用」。吳永中強調,鎢具高熔點與高硬度,是半導體與軍工不可或缺的原料,若供應中斷,台灣工業將面臨重大挑戰,因此建立自主回收再製能力至關重要。
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於會中表示,資源循環已不僅是環保政策,更是國家戰略一環。「關鍵金屬不只是工業原料,更是淨零轉型與供應鏈韌性的核心支柱。環境部將透過法規、誘因與跨部會合作,加速建立回收再製體系,讓技術與價值創造留在國內。」
國際合作夥伴加持 布局亞洲資源循環
聯友同時攜手日本策略夥伴日本先進材料株式會社(日商ALCONIX子公司),共同推動「亞洲資源循環型社會」。雙方計畫將台灣打造成資源循環的示範樞紐,並將模式推廣至亞洲其他市場,深化環保與產業發展的雙重效益。
聯友金屬以鎢、鈷循環再製技術為核心,不僅卡位國際供應鏈缺口,受惠於價格走揚帶動獲利反轉,更積極呼應政府政策與國際合作,朝向打造「兼具韌性與永續」的關鍵金屬閉鎖循環生態邁進。隨著9月上旬掛牌在即,市場高度關注聯友能否成為台灣資源循環與綠色供應鏈的新標竿。
聯友金屬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顏文良、總經理吳永中同台宣布,公司將於9月上旬掛牌創新板,鎖定鎢、鈷循環再製技術市場,聯友金屬為蘋果與台積電在台唯一鎢金屬合格供應商,並躍升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業務涵蓋刀具、半導體、電池等多元應用。(圖/聯友金屬提供)
圖片描述。(圖/記者XXX攝影)聯友金屬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顏文良、總經理吳永中同台宣布,公司將於9月上旬掛牌創新板,鎖定鎢、鈷循環再製技術市場,聯友金屬為蘋果與台積電在台唯一鎢金屬合格供應商,並躍升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業務涵蓋刀具、半導體、電池等多元應用。(圖/記者師瑞德攝影)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