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大是文化、翻攝自維基百科、大是文化提供)讓被動收入增加,是每一位上班族、菜籃族心中最大的盼望。但股市瞬息萬變,該怎麼掌握?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曾經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他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也成功預警2018、2024年股市修正與2022年股市轉折復甦,在《獲利的口訣》書中曝光4個口訣,讓投資人穩如獲得在股海中的定海神針,獲利的參考。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說:操作不能看情緒,而要守紀律?
■我如何選股,一年獲利76.3%?
口訣:「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買不起聯發科(2454)、信驊(5274)這些高價股沒關係,
但你得看懂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這些股王股后代表的賺錢指標,
口訣是「永遠要注意今年股王誰來當」。為什麼?
記住:「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當台股從「量變」轉為「質變」,怎麼建立投資想法,才不會追高殺低?
想長期持有?
口訣:「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這種股票哪裡找?找到獨占企業,6年漲10倍也不意外!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口訣:「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用上百元高價買進鴻海(2317),即使跌破百元大關,長期持有、不動作,為什麼照樣累積致富?要強化賺錢的心理素質,得靠四個字達成。
口訣:「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要存股,股票股利每年得有1元以上,
但是當股息殖利率掉到2%~3%,記得出脫持股。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記住:預期未來每年成長30%以上的股票,才能讓你賺到錢。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呢?由你的可動用資金來決定。
■你關心的是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短線客要一輩子記住:「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面對一次性利多、評等報告二次調升,該逢高出脫嗎?用四個訊號,研判是否出場!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黃嘉斌臉書)冠軍操盤人黃嘉斌說:「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記得剛投入股市時,常聽到一些老手會在盤勢不明時說: 「如果台塑(1301) 不能漲到○○元,大盤就準備要拉回了……。」言下之意,好像台塑得漲上去,不然大盤指數就要跌下來,這樣才符合「股市倫理」。
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那些老手為什麼這樣說,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區,加權指數和台塑的股價確實有著微妙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在1995年以前可供參考,至於近年來最常被提及的,就屬台積電(2330)了。
現在想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權值」的觀念罷了。在一、二十年前,除了銀行股,台塑所占的權值最大,台塑的股價走勢當然攸關加權指數。尤其它是塑化產業的龍頭,更左右國內的經濟。
時至今日,台塑已被台積電取而代之,台積電與加權指數的關聯度自然最高,但是兩者之間有時還是會出現短期的背離現象,此時不是龍頭權值股先拉回,就是指數會跟上來。這在象徵權值意涵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上,也具備同樣的現象。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說:「不一定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強調,
前面的例子都是以優質、具代表性的公司作為領頭羊,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領頭羊也是投機性的指標。當市場上股價活潑的公司都是一些中小型股,或是以轉機為題材,卻缺乏具體數字證明的股票在表演時,投資人就要特別注意了。一般來說,這就是空頭行情的表象,因為籌碼(多為主力著墨)與消息當道,充滿投機性,投資人此時應該有所取捨。
在投資操作上,人人都希望能站在浪頭之上,提前掌握下一波浪潮與趨勢的動向,以便及早布局,再被推上浪頭,而且最完美的就是在行進間再跳上另一個浪頭,一波接著一波,完美銜接,但這恐怕很難做到。現實的情況是,預先等在大浪之前都有困難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觀察行進間的大浪,只要這個波頭還沒結束,後面跟隨的小浪就不會結束。
投資人不一定要持有領頭羊的公司股票,因為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在浪頭的更迭間觀察出趨勢變化,將更有助於投資策略的擬定。如果認真檢視個人投資的成敗,一定可以發現自己在某些特定的行情模式或性質的個股上,勝率似乎比較高,那就要好好把握這類浪頭出現的時機。
在三十餘年的投資生涯中,我從來沒有買過「股王」,卻不斷嘗試著預測有哪些公司將成為股王或股后。畢竟,持有最貴的股票與漲幅最大的股票,不見得會對自己的投資獲利有最大的貢獻,但是預測股王或股后會出現在哪裡,進一步觀察領頭羊的走勢,卻是選擇投資策略與標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大是文化、翻攝自維基百科、大是文化提供)冠軍操盤人黃嘉斌說:「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 這檔股必賺!
是流行?還是潮流?一字之差,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這確實不容易分辨,不過,我曾聽長輩說過一句話:「傳統曾經現代過,但是現代未必能成為傳統。」借用這句話的精髓即是: 「潮流常從流行開始,但是流行卻未必能成為潮流。」因此,流行與潮流的研判關鍵,即在於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如何才能禁得起時間考驗? 經濟學上說:「需求創造供給。」直接點出重點――需求,只有提供真正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解決方案,才能可長可久。舉例來說,蘋果出產的iPad,一上市立即熱賣,還造成風潮,它滿足了大多數人希望「操作簡單」、「只想上網」的需求,因而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區塊。
既然如此,流行之初如何研判能否成為潮流呢?我建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研判,
1.首先是從「需求強度」分析,可以從英文的「Must」(必須)、「Need」(需要)、「Nice to have」(有的話也不錯)三個等級來看,如果該產品對於滿足我們的需求有強烈的必要性,比如現在幾乎人人離不開手機,這個需求強度便達到「Must」等級,所以蔚為潮流的機會就很高。
2.第二個階段的研判,就是成為流行性商品後,是否只是曇花一現。根據經驗法則,有一個具體的魔術數字可以參考,那就是「1,000 萬個單位」。如果產品的年度銷售量可以突破1,000 萬個單位時,應該就形成了趨勢或潮流,因為這代表著幾個意義:
01.有足夠的樣本數(消費者),證明該產品可以被市場普遍接受。
02.這樣的規模表示不是小眾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很可能是大利基。
03.這樣的規模足以形成一個產業讓供應商積極投入,有利於產業長期的發展。
還記得當第一代PDA(個人數位助理)產品推出時,聲勢浩大,也有多家廠商競相投入產製,結果年銷售量在朝1,000 萬臺突破之前便停滯了,然後很快的走下坡、「退流行」。此外,「數位相框」也是一個短命的流行商品,同樣難以突破「1,000 萬臺」這個障礙,如今這些商品在市面上已難見蹤跡。請記住,在投資領域中,唯有掌握新潮流的個股才會幫你賺大錢!
黃家斌提醒股市獲利心法:
平時做好功課:蒐集資料、推演情境,將持股水位維持中性。
等待絕佳時機:當市場陷入恐慌,按照位階果斷加碼。
趨勢起漲後調節:隨水位升高,逐步鎖定正報酬、釋放風險。
作者黃嘉斌小檔案:
曾任國內大型金控下投資事業處副總。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基金經理及綜合券商投資事業處負責人等。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對於後來2018年的修正與2022年10月的股市轉折復甦,以及2024年的修正,也很早就提出警示。
果然2023年台股上漲26.8%,也如預期的在2024年7月中過後,出現明顯回檔,甚至在2025年3月下跌超過2,000點。而他早在那之前就出清持股,改配置生技股,成功躲過股災。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大是文化、翻攝自維基百科、大是文化提供)本文撰寫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之《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大是文化、翻攝自維基百科、大是文化提供)
股市定海神針曝光!冠軍操盤人黃嘉斌曝4大獲利口訣,助你大賺。(圖/翻攝自大是文化、翻攝自維基百科、大是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