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石崇良將於9月1日正式上任衛福部長。(圖/記者蔣季容攝影)準衛福部長石崇良將於9月1日正式上任,今(28)日他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上任後最首要解決的就是急診壅塞、醫護出走潮的問題。他強調自己是急診出身,未來將以「分流」作為第一步,規劃推動緊急護理中心(UCC)、鼓勵假日診所開診,並透過在宅急症照護等模式,降低住院病床壓力。
石崇良指出,衛福部面對的三大議題,是醫療韌性、心理韌性及社會韌性。在醫療韌性這塊,他提到自己是急診出身,最希望解決急診壅塞問題,由於急診病人與季節有關,有波動起伏,從健保大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病人的變動如何,「分流」就是第一步要做的。
石崇良說明,除了急診可以提供服務,基層診所也可以提供量能。將急診病人用檢傷分類,一二級病人佔了20%,住院率較高,其餘80%幾乎不需要住院,因此規劃推出「緊急護理中心(UCC)」,期盼提供一般內科、外傷或是兒科處理,同時也會鼓勵願意在假日開診的基層診所。
石崇良指出,慢性病管理也相當重要,未來將強化家醫計畫,透過家庭醫師做好醫療管理,讓患者不會因為控制不當就跑急診。針對失能者,也會強化已收案的機構,或是居家個案緊急處理能力,甚至參考日本「聯合值班」方式,提供緊急需求,來降低急診負荷。
住院方面,去年開始有在宅急症照護,今年8月1日開始新增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降低住院病床需求,擴大病床週轉率,接下來還會推出提早出院在家治療模式(ESD),病況穩定就可以轉居家或門診接受治療。至於任內是否讓三班護病比入法,石崇良透露,前幾天才與護理團體討論,未來也會找時間繼續討論,有初步成果會再正式對外公告,希望能趕緊解決醫護出走問題。
關稅也是一大難題
除了急診壅塞外,也要解決關稅帶來的影響。石崇良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採取藥品關稅,但政府不能完全沒有準備,最受關稅衝擊的就是仍在專利期、替代性低的進口藥,大概有214項,其中有75至76項屬於必要藥物,目前已爭取200億元預算因應。此外,未來也將加快推動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上市,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