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最近一次地震發生在宜蘭地區27日晚間規模6.0強震,全台明顯搖晃有感。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示警,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有99%,大於規模7.0地震機率則有54%。
全球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頻繁。(圖/翻攝自氣象署)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主任郭鎧紋表示,今年2至3月地球屬於平靜狀態,但自從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後,地震活動明顯增加,「今年以來規模6以上地震共發生90起,強震頻繁顯示地球已進入地震活躍期」。
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以台灣來看,近年來較大規模的地震確實比較多,像是2017年2月11日台南規模5.7地震、2018年2月6日花蓮規模6.2地震、2022年9月17日台東規模6.6地震,當時也認為可能進入地震活躍期。
吳健富說明,綜觀來看地震無法預測,只能從斷層破裂長度預估地震規模及未來幾年的錯動機率,「若以台灣來看,未來50年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有99%,大於規模7.0地震機率則有54%,由於台灣陸上斷層長度不夠,因此不會有規模8以上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