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今(31)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南部、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菲律賓東南方的擾動95W應該很快就有機會逐漸發展起來,並且沿著東退的太平洋高壓邊緣逐漸北上,未來可能進一步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
95W應該很快有機會發展起來,並且沿著東退的太平洋高壓邊緣逐漸北上,未來可能進一步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圖/翻攝自吳聖宇臉書)吳聖宇提到,明日開始進入9月份,原本比較強勢的太平洋高壓有較為東退的趨勢,這也將導致南邊擾動發展的季風低壓槽位置再度往北調整,槽內擾動發展後北上的機會提高。而目前已經存在於菲律賓東南方的擾動95W應該很快就有機會逐漸發展起來,並且沿著東退的太平洋高壓邊緣逐漸北上,未來可能進一步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
吳聖宇表示,明後天(1、2日)就會經過台灣以東趨向日本附近,週三(3日)就會影響到日本本州的天氣,提醒週三到週五(3-5日)這段期間要前往日本的朋友特別注意可能會有颱風影響的機會。
預估95W北上的過程會經過琉球附近海域,目前的預報大多顯示離台灣有一段距離,而且環流結構不對稱,將會呈現東強、西弱的型態,預估對於位在西邊的台灣來說影響不明顯,除非是它北上過程中路徑比預期要來得更接近我們,不然應該不必擔心會對台灣的天氣造成影響。
吳聖宇提醒,比較需要注意的當是95W北上之後,在下週後半,季風槽內另外可能發展的第2個系統,按照以往的經驗,通常第2個系統會在前一個擾動的西南方區域出現,也就是大致會落在圖中的紅圈範圍內。不過目前各預報模式成員對於第2個系統的預測分岐度非常大,以ECMWF來說,傳統物理模式EC-IFS的系集成員大多認為第2個系統可能會在南海發展起來,距離台灣較遠,影響程度低,但是經過AI調整過後的EC-AIFS系集成員,甚至是Google DeepMind所跑的FNV3系集成員則是認為可能會在台灣南方或西南方近海處發展起來,距離台灣比較接近,影響程度就比較大。
目前各預報模式成員對於一週之後的預測還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現在還沒有辦法明確知道下週末(6-7日)或之後幾天會不會有擾動影響台灣的機會,只能說變動性很高,因此要提醒大家多留意下週熱帶擾動發展的預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