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災難恐提前!學者點名「南海海槽大地震」在這兩年爆發

國際中心/倪譽瑋報導

回顧過去南海海槽板塊移動時發生的大地震,日本地震專家認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時間有可能比預期的早」。(圖/日本氣象廳)
回顧過去南海海槽板塊移動時發生的大地震,日本地震專家認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時間有可能比預期的早」。(圖/日本氣象廳)

南海海槽是近期日本社會密切關注的議題,先前當局預測,30年內發生地震的機率是80%左右,不過有學者綜合過去南海海槽發生地震的時間,推算板塊回彈周期,預估未來大地震可能發生在2035年、2038年;但也有論文稱30年內發生的機率為20%,目前日本學術界看法不一。

南海海槽災害預測 死亡人數恐達29.8萬

綜合日媒報導,今(2025)年1月,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公布南海海槽「災害預測」,將未來30年內發生地震的機率從70%至80%提高到80%左右,日本地震預知學會會長、東海大學及靜岡縣立大學客座教授長尾年恭提出,災情最糟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235萬棟建築全毀,經濟損失高達270兆日圓(約新台幣61兆元)。

專家推估2035或2038年 但學術界意見分歧

回顧南海海槽板塊移動時發生的三次大地震,1707年寶永地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推算板塊回彈周期,長尾年恭認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時間有可能比預期的早」,目前主要推測出兩個時間點:2035年、2038年。

另外,菲律賓海板塊邊緣近期經歷了一系列異常活動,例如火山爆發,這些活動可能加速南海海槽地震,長尾年恭表示,南海海槽地震,或後續的海嘯恐奪走許多人的生命,正確的判斷對於災害發生時的應對至關重要。但他也強調,目前學術界對於地震發生時間看法不一,也有論文稱30年內發生的機率為20%,不必過度擔心。

首都直下型地震70%機率引憂 市區逃難恐現困境

除了南海海槽地震,「首都直下型」地震一樣引起擔憂,《AERA》報導指出,東京灣可謂「地震巢穴」,首都正下方可能發生地震,專家預估,未來30年內,東京都、茨城縣、千葉縣等南關東地區發生機率高達70%,在這類的災害中,「基礎設施」如民生管線老化是一大風險。

東洋大學社會學教授、專攻災害情報論的中村功提醒,和南海海槽一樣,首都地下地震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巨大,海嘯來襲時,人們應該撤離到地勢較高的地方,但人多的市區會有道路被堵塞等問題,逃難時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分析,並做出適當決策。

#地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