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林柏宏(右)與宋芸樺(左)在《96分鐘》飾演夫妻,兩人一起處理炸彈危機。(華影國際提供)國片《96分鐘》首度以高鐵為題材,歷時9年製作、斥資新台幣1.6億元,是專為戲院觀賞體驗打造的災難動作片。
監製鄒介中、導演洪子烜率領劇組突破高技術門檻,搭建全台第一座高鐵車廂攝影棚;引進好萊塢的特效預演拍攝技術(Previs),並克服在狹小空間拍動作戲的挑戰,展現台灣製作大規模類型電影的實力。
《96分鐘》描述林柏宏飾演的拆彈專家,因處理一場炸彈攻擊案後退出前線。3年後,他與刑警妻子黃欣(宋芸樺飾)搭上一班台北直達高雄的高鐵列車,卻得知車上藏有炸彈。臨危受命的他必須在96分鐘的行駛時間內化解危機,與此同時,一個深埋已久的祕密也逐漸浮現。
林柏宏(右)與宋芸樺(左)在《96分鐘》飾演夫妻,兩人一起處理炸彈危機。(華影國際提供)監製鄒介中談及拍片機緣表示,9年前,他因緣際會認識剛從世新大學畢業的洪子烜,後者跟他提到這個案子,雙方一拍即合,先後完成劇本、申請輔導金。不料2年後《屍速列車》問世,該片以喪屍為題材,也探討人性。為此洪子烜重新思考故事走向,並陸續邀請2位編劇陳怡方、楊宛儒加入,為原始劇本增添情感元素,使內容更扎實。
洪子烜說明拍片動機:「發想之初,是要把《96分鐘》打造成適合在電影院觀看的作品。」透過一些細節設計,讓戲院觀眾彷彿與劇中人一樣坐在南下的高鐵列車,「從情境上的感受或時間上的同步,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體驗與透過電視或手機觀看的巨大差異。」
《96分鐘》對於每個角色的身分背景都加以著墨,例如王柏傑飾演的補教名師婚姻出了狀況。(華影國際提供)約9年前,洪子烜便完成第一版劇本,後來眼見《屍速列車》立下此類型電影的高標,他與上述兩位編劇研究後認為,該片不僅外部情節刺激,角色情感面也處理得很好,「許多好萊塢列車電影都做不到。」然而要在一再反轉的劇情裡融入情感元素並不容易,尤其《96分鐘》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制,更添難度。他們持續打磨劇本,直到開拍前都不斷修改。
此外,洪子烜設定目標,希望每個主要角色都與片中發生的案件有關。如何讓大家搭上同一班車,且符合所有的劇情設計,是一大難題,有時寫幾場戲就卡住,過程中修了非常多版本,大家一起腦力激盪設法取得平衡。他們希望電影不僅吸引愛看動作片的人,還能觸及更多面向的觀眾,對於每個角色的身分背景都加以著墨,呈現這些人面臨生死關頭的反應,期盼引發不同族群的共鳴。
導演洪子烜(右二)率劇組在台北市信義區封街拍攝, 每天動員的工作人員和群演逾千人。(華影國際提供)
本片創下不少台灣影史紀錄,其中之一是引進特效預演拍攝技術。
本片預算達新台幣1.6億元,是鄒介中入行以來最具挑戰的案子。他為此做了上百次簡報、拜訪上百位投資人,過程中有金主因疫情撤資,加上台灣的投資環境改變,經費籌措更不容易。他不諱言,早些年投資者會一口氣投入2,000萬元,如今耗費更多力氣說服,投資方僅投資200萬元,使本片成為他最辛苦、集結最多出品方的作品。
Previs的3D模擬技術有助演員及相關劇組人員了解某場動作戲的流程。(華影國際提供)本片創下不少台灣影史紀錄,其中之一是引進好萊塢的特效預演拍攝技術(Previs),為此耗資500萬元。洪子烜表示,Previs的3D模擬技術有助劇組人員了解某場戲的細節,「讓大家的腦袋同步」,尤其是動作場景,導演毋須言語解說,相關人員看影片就一目瞭然。鄒介中也補充,使用Previs可以更精準控制拍攝時間和預算。
開拍前,洪子烜率領團隊運用Previs製作所有分鏡,如此可依據鏡位需求掌握攝影機的擺放位置,並據此決定要拆掉車廂的哪一面牆,以及適合安排什麼樣的動作戲。這些工作環環相扣,且無前例可循,對他而言是困難之處。
《96分鐘》引進好萊塢的特效預演拍攝技術Previs,可以更精準控制拍攝時間和預算。 (華影國際提供)接近片尾的動作場面是重頭戲,洪子烜先設定想挑戰的目標,與動作指導洪昰顥來回討論,把整場戲建構出來,接著是演員無止盡地排練。洪子烜表示,演員先在軟墊上排,待位於台中霧峰的高鐵車廂攝影棚打造完成,再前往實地排練,即使收工仍持續練習,且演員與攝影團隊都要參與。如此練到開拍前,演員已熟練到變成反射動作,不假思索就能完成。
由於車廂空間狹小,攝影機的銜接也要反覆演練,才能因應拍攝需求無縫接軌。洪子烜表示,觀眾在銀幕看到目不暇給的流暢演出,奠基於相關人員的付出。由於運用Previs為全片做分鏡,加上前製期規劃完善,整個拍攝期為55天,相對順利。其中,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封街拍攝較辛苦,當時每天動員的工作人員和群演逾千人,4天下來累計約5,000人,堪稱大陣仗。
導演洪子烜率劇組在台北市信義區封街拍攝, 每天動員的工作人員和群演逾千人。(華影國際提供)
為了拍片,劇組在中台灣影視基地打造全台首座高鐵車廂攝影棚。
為了拍片,劇組在中台灣影視基地打造全台首座高鐵車廂攝影棚,部分零件是向日本訂製再運回台灣組裝,車廂兩旁還搭配逾700片的LED螢幕。洪子烜透露,為了擺放攝影機方便,有稍微加寬座椅間走道的距離,沒想到竟被眼尖的觀眾發現,「這是權宜之計,國外的列車電影都這樣做。」
劇組斥資搭建全台第一座高鐵車廂攝影棚,車廂兩旁還搭配逾700片LED螢幕。(華影國際提供)為求如實呈現沿途風景,高鐵公司讓洪子烜把攝影機架在最後一節車廂的尾端,一路捕捉台北到高雄的畫面素材,解決影像投放的問題。劇組也安排空拍機從北到南飛了好多次,蒐集真實的畫面,希望觀眾在大銀幕看到的景象與實際情況相符。
鄒介中表示,高鐵車廂攝影棚從規劃到搭建耗時近1年,由於過程中遇到缺工狀況,因此花兩階段完成,造價近2,000萬元。他與中台灣影視基地的管理方爭取,電影拍完之後不要拆除,經長時間溝通,後者終於允諾保留。鄒介中認為,不僅台灣劇組或廣告公司有需求,據知新加坡和香港都有以高鐵或火車為題材的案子,考慮來台拍攝或重啟企劃案。他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善用這個攝影棚,才不枉打造它的初衷。
車廂拍攝空間狹小,攝影指導王金城(右)和動作指導洪昰顥(左)一起討論細節。(華影國際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銀河映像影視多線發展 朱淑儀強力後援開創共榮
娛樂透視/多樣視角觸探《戰疫前線》 大銀幕解碼鑽石公主號事件
娛樂透視/倡議30年終設獎 奧斯卡彰顯特技演員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