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三國懸案費禕遇刺之謎!新年血案改變蜀漢國運...誰是主謀?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費椲遇刺加速蜀漢衰亡,誰是主謀是三國難解之謎。(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費椲遇刺加速蜀漢衰亡,誰是主謀是三國難解之謎。(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延熙十六年(西元253年)正月初一,蜀漢都城漢壽(今四川劍閣)沉浸在歡慶新年的氛圍中。然而,一場在大將軍費禕府邸舉行的歲首宴會,卻在觥籌交錯間化為血腥悲劇。一員降將的致命一擊,不僅終結了費禕的生命,更徹底改變了蜀漢的國運軌跡。這位名留青史的刺客究竟是為魏國盡忠的死士,還是某場權力鬥爭的棋子?這樁懸案,至今仍是三國歷史上難解的謎團。

費椲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蜀漢四相」。(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費椲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蜀漢四相」。(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蜀漢四相」,是諸葛亮去世後蜀漢政權的實際掌舵人。他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沉穩的個性和大局觀,深受諸葛亮與劉禪的器重。

費禕的才華早在少年時期便嶄露頭角。他曾與友人董允同乘一輛簡陋的鹿車參加葬禮,當董允因感到不體面而面露難色時,費禕卻坦然自若,氣度從容。這份淡定從容的性格,也體現在他出使東吳時。面對孫權等人的刁難,他總能從容應對,不僅維護了蜀漢尊嚴,也贏得了東吳君臣的敬佩。孫權曾讚譽他:「費禕是天下賢德之人,必定能成為蜀漢的股肱之臣。」

諸葛亮(右)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北伐時病逝五丈原。(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諸葛亮(右)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北伐時病逝五丈原。(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諸葛亮逝世後,費禕繼承了蔣琬「休養生息、保國安民」的國策。然而,蜀漢內部卻存在著另一股強大的聲音——以姜維為代表的堅定北伐派。

姜維作為諸葛亮親手提拔的繼承人,一心想要繼承丞相的遺志,恢復漢室。然而,費禕深知蜀漢國力有限,無法支持大規模北伐。他曾勸誡姜維:「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更何況我們呢?不如保國安民,敬守社稷,等待有能之人出現。」

在實際行動中,費禕也對姜維的北伐計畫進行了嚴格限制,每次出兵給予的兵力不超過一萬人。這種保守與激進的戰略分歧,使得蜀漢高層內部形成了兩股對立的勢力,也為後來的暗殺事件埋下了伏筆。

姜維被視為諸葛亮繼承人,不顧朝中反對,主張繼續北伐。(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姜維被視為諸葛亮繼承人,不顧朝中反對,主張繼續北伐。(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這場驚天刺殺的執行者,是降將郭脩(又稱郭循)。關於他的身分,歷史記載存在著疑點。

《三國志》記載,郭脩本為曹魏中郎將,在一次戰役中被姜維俘虜後投降蜀漢,並被劉禪授予左將軍的高位。然而,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卻提出質疑,認為郭脩只是「西州一男子」,懷疑其高官身份是曹魏事後追封。

根據《魏氏春秋》記載,郭脩雖然表面投降,但其實一直心懷異志。他曾數次試圖刺殺蜀漢後主劉禪,但都因護衛森嚴而未能得手,最終將目標轉向了費禕。在253年的新春宴會上,郭脩趁費禕醉酒放鬆警惕之際,突然暴起,手刃大將軍。

費禕遇刺時,司馬懿已去世兩年,當時曹魏掌權者是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費禕遇刺時,司馬懿已去世兩年,當時曹魏掌權者是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費禕之死震驚三國,然而,事件背後的主謀卻成為一個千古謎團。歷史上對此主要有兩種推測:

曹魏策劃論:這個觀點認為,郭脩是曹魏特意派出的死士,假意投降,伺機刺殺蜀漢高層。其主要證據是,在費禕遇刺七個月後,魏帝曹芳下詔,將郭脩追封為長樂鄉侯,盛讚其「勇過聶政,功逾介子」,並給予其後代豐厚賞賜。然而,這個理論的缺陷在於,費禕的保守政策正符合曹魏的利益,刺殺他只會讓主戰的姜維崛起。此外,七個月的延遲追封,也讓其官方策劃的可能性存疑。

姜維幕後論:另一種推測則認為,姜維才是真正的幕後主使。這個觀點的主要證據在於,費禕死後,姜維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不再受制約,得以率領數萬大軍北伐,實現多年夙願。此外,郭脩是由姜維俘虜並引薦的,兩人之間可能存在不為人知的關係。然而,這種觀點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持,《三國志》等正史並無任何記載顯示姜維涉入此案。

無論真相為何,費禕之死都成為蜀漢國運的重要轉折點。他的遇刺結束了蜀漢長達十餘年的休養生息,開啟了姜維連年北伐的時期。這些頻繁的軍事行動雖然為蜀漢帶來了局部勝利,但也極大地消耗了國力,最終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伏筆。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新台派上線 20250911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