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一文看懂/俄無人機入侵波蘭、羅馬尼亞 北約防空系統有哪些弱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俄羅斯近日加大無人機動作,無人機接連闖入波蘭與羅馬尼亞領空,已對北約國家造成嚴重威脅。《經濟學人》14日報導分析指,儘管北約秘書長呂特稱防禦行動「相當成功」,但其實北約的「防護盾」仍存有漏洞。

俄羅斯公布士兵在烏克蘭境內放置偵測無人機的畫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俄羅斯公布士兵在烏克蘭境內放置偵測無人機的畫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面對俄無人機入侵 北約防禦能力受質疑

報導指,19架俄羅斯無人機於9月10日闖入波蘭領空,是北約成立75年來經歷的最嚴重領空侵犯事件。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稱這次的防禦反應是「非常成功的行動」,並指義大利的加油機和德國的愛國者(Patriot)飛彈防禦系統都參與其中。然而,波蘭和荷蘭的戰機僅擊落了少數入侵目標。

俄羅斯的無人機行動仍未停歇,9月13日羅馬尼亞通報一架俄羅斯無人機進入領空。同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聲稱烏克蘭的衝突「不是川普的戰爭」,這樣的態度讓外界開始擔心,北約是否擁有保護自己的領空免受克里姆林宮威脅的能力。

根據報導,北約的防空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為:偵測威脅的空中預警機、部署在東歐國家的戰機、以及地面防禦系統。

北約防空第一部分:偵測威脅

北約共同擁有並可操作14架空中預警與控制(AEWC)飛機,飛機通常部署在德國蓋倫基興(Geilenkirchen)。這些飛機可以向東監控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上空的俄羅斯戰機、無人機與飛彈。

同時還有一組RQ-4D「鳳凰」無人機支援,這些無人機能在非常高的高度執行長時間任務,基地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西哥奈拉(Sigonella)。

一些國家則採用較不尋常的方式來監視天空,像是波蘭去年與美國簽下約10億美元(約302億元台幣)的合約,購買大型預警飛船(aerostats),搭載雷達和識別系統,用來判斷飛機是友軍還是敵軍。駐歐美軍也嘗試使用聲波感測器,類似烏克蘭用來偵測逼近無人機聲音的技術。

北約防空第二部分:部署在東歐的戰機

北約盟國戰機會輪流進駐各地。目前義大利、西班牙與匈牙利負責守護波羅的海上空,義大利同時也巡邏羅馬尼亞,而荷蘭和挪威則監控波蘭。報導指,荷蘭和挪威的任務近期才設立,是用來保護波蘭境內向烏克蘭輸送西方軍援的樞紐。

這些戰機能用雷達監控領空、護送過於接近的俄羅斯飛機離開,並在必要時(如9月10日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時)擊落飛行器。9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將派遣三架「飆風戰機」(Rafale)前往波蘭。

北約防空第三部分:地面防空系統

東歐國家有自己的雷達與防空裝備,但也獲得更先進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增援,能攔截飛機、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德國已經把愛國者飛彈部署在波蘭,並參與最近俄羅斯入侵的追蹤工作,荷蘭也計畫這樣做。此外,美國與一些歐洲盟國還在海上部署驅逐艦,配備長程雷達與攔截器,美國也在羅馬尼亞和波蘭設有地面雷達。

報導指,不少感測器與攔截器(並非全部)被整合到所謂的「整合防空暨飛彈防禦」(IAMD)系統,由位於德國拉姆施泰因(Ramstein)的北約盟軍空軍司令部統籌,該司令部由一位美國四星上將指揮。往下的指揮鏈則有兩個「聯合空作戰中心」,分別位於德國的中心,負責阿爾卑斯山以北空域;以及位於西班牙的中心,負責南方地區。

北約防空盾天衣無縫?

根據以上三大部分介紹,照理說北約的防空系統應該是非常強大的防護盾,但報導分析指出,實際上其實並不完美。

其中一個大問題是,不少大型防空系統被送往被戰火蹂躪的烏克蘭,讓歐洲的庫存減少。今年8月,德國在川普的壓力下表示將再向烏克蘭提供兩套愛國者系統,之後還會有更多,條件是美國會補上空缺。

美國最近甚至將瑞士訂購的愛國者轉送給烏克蘭。呂特6月時表示,北約需把防空資產提升400%才能符合正式戰爭計畫的需求,但要覆蓋像歐洲這樣廣大的區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波蘭東部城鎮懷里基民宅遭俄羅斯無人機炸毀。(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波蘭東部城鎮懷里基民宅遭俄羅斯無人機炸毀。(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俄羅斯無人機很小 雷達難以辨識

報導還指,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射的許多無人機都很小,雷達很難將它們與其他空中雜訊中辨識出來。此外,過去已有多次飛行器侵入北約領空,像是2023年9月有殘骸掉落在羅馬尼亞、2024年3月飛彈越境進入波蘭、2024年9月有無人機降落在拉脫維亞,本月稍早則有兩次無人機闖入波蘭。

在其中一起事件中,波蘭花了幾個月才找到一枚墜落在比得哥什(Bydgoszcz)的俄羅斯巡弋飛彈。比得哥什距離烏克蘭邊境超過400公里,最後是被一名騎馬的女子發現。

北約國家堅稱自己能可靠地追蹤這些飛行器,但對於被判斷為無武裝誘餌的小型無人機,防空系統通常不會進行攔截,因為不具成本效益。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就指出,闖入波蘭的「非洲菊(Gerbera)」無人機是「非常便宜」的保麗龍(泡沫塑膠)製品,就是作為誘餌設計。

許多北約盟國正在研發短程反無人機防禦,包括雷射、槍和火箭,但很少有國家將這些計畫大規模擴展。IISS指出:「在短程與極短程層級上,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庫存都有缺口,這些弱點使得歐洲對類似烏克蘭戰爭的準備不足。」

今年6月,在烏克蘭基輔舉行的擴大對俄羅斯制裁國際會議上,與會者查看一架受損的伊朗製造無人機「見證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今年6月,在烏克蘭基輔舉行的擴大對俄羅斯制裁國際會議上,與會者查看一架受損的伊朗製造無人機「見證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技術問題之外,還有政治問題

北約的防護盾其實相當依賴美國,但川普正將重心從歐洲轉向其他戰區,並且可能不再願意把自家防空系統部署到歐洲或補充攔截器。

歐洲空軍擁有數百架戰鬥機,其中許多每天都在同盟東線巡邏。但指揮這些空中行動的總部仍仰賴美國的參與與專業。9月11日,川普淡化俄羅斯的入侵行為,說:「這可能只是個錯誤。」這態度對於依賴美國的北約來說,是一個警訊。

歐洲是否準備好挺身而出還很難說。烏克蘭曾抱怨北約國家有時會淡化俄羅斯的侵擾,以避免升高局勢,但波蘭這次決定擊落最新一波入侵的俄國無人機,並公開聲稱這是俄羅斯刻意攻擊該國,已與過去做法不同。

北約成員國若想集體行動 很可能會受阻撓

儘管如此,歐洲國家仍不願效仿以色列。以色列在美國與其他夥伴協助下,去年曾兩度在伊朗無人機進入領空前,就在鄰國上空攔截了大規模的無人機攻擊,甚至對境外目標發動先制打擊。

根據目前的北約規則,北約國家若採聯合行動,就不能在白俄羅斯或烏克蘭上空擊落飛行物,且這需要32個成員國一致同意,而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幾乎肯定會反對。在重大衝突中,這些交戰規則肯定會改變,但歐洲依然是被動的那一方。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關我什麼事 20250915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