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孟買戈萬迪地區成為結核病傳播的高風險環境。(示意圖/達志/美聯社,下同)印度政府立下目標,要在2025年底之前根除結核病(Tuberculosis,簡稱TB),然而如今距離最後期限僅剩數月,這場防疫戰卻在多個高風險地區陷入膠著,尤其在孟買的平民區,病情失控情形格外明顯。
孟買戈萬迪地區成為結核病傳播的高風險環境。在印度金融重鎮孟買的東部社區戈萬迪(Govandi),咳嗽聲此起彼落,響徹狹窄街巷。當地住戶擠在用帆布與廢木搭建的簡陋住處中,水患與缺乏通風讓致命疾病肆虐。根據《CNN》報導,戈萬迪地區的貧民窟人口密集、衛生條件差、醫療資源匱乏,為病菌提供了理想溫床。醫師指出,幾乎每兩戶人家就有一戶出現結核病病例,對當地居民的健康與生計造成沉重打擊。
當地社工普拉米拉.普拉莫德(Pramila Pramod)觀察,近十年來,每月病例數始終未見下降。她指出,為了避免社會歧視,不少家庭選擇隱瞞確診事實,甚至連子女或配偶都不知情。現年40歲的梅布布.薩利姆.謝赫(Mehboob Salim Sheikh)六個月前確診為結核病。他的妻子十多年前也死於同樣疾病。如今,他體重驟降、行動困難,說話幾句就氣喘吁吁。
孟買戈萬迪地區成為結核病傳播的高風險環境。梅布布.薩利姆.謝赫曾在印刷廠工作,每月收入15,000盧比(約171美元),但因病辭職,無力負擔孩子的學費與日常開支。「如果身體撐得下去,我就活下去。如果不行……那就結束了,」他無奈地說,這場地方性的健康危機,也反映了全國的公共衛生挑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印度占全球TB病例的27%,平均每三分鐘就有兩人死於這項傳染病。儘管印度政府曾承諾將在2025年底前根除結核病,但專家直言,這項目標恐難達成。醫療資源不足與社會經濟障礙使防疫工作進展遲緩。
孟買戈萬迪地區推動TB篩檢,指出當地病例數多年來始終未見明顯下降。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曾在2018年承諾要在2025年前比WHO設定目標早五年根除結核病。這意味著要將新發病例比2015年減少80%,死亡率降至90%。然而,目前距離期限僅剩數月,印度的結核病疫情依然嚴峻。
肺病專家蘭斯洛特.平托(Lancelot Pinto)指出,印度同時面臨疾病高傳染率、貧困與醫療體系不健全等複合問題。他表示,結核病菌可潛伏體內多年,且容易產生抗藥性,加劇防治難度。公共醫療系統長期投資不足,加上人力短缺與設施老舊,也讓防疫成效受限。即使私人醫療機構提供部分協助,但昂貴費用使低收入戶難以負擔。
孟買戈萬迪地區推動TB篩檢,指出當地病例數多年來始終未見明顯下降。印度目前多數TB診斷仍依賴已有140年歷史的痰液顯微鏡檢查,精準度有限。相較之下,可直接檢測TB DNA的分子檢測準確率更高,卻只占四分之一案例。印度衛生部表示,自2015年以來,全國病例下降了17.7%,死亡率也由每10萬人28人降至22人,進展優於全球平均。不過,根據2023年國會報告指出,人力不足、疫情地圖建置緩慢與民眾就醫觀念薄弱,使疾病持續蔓延。
新冠疫情更造成防疫倒退,篩檢作業一度停擺,藥物供應與醫護資源也遭轉移。面對挑戰,印度政府積極引進創新工具,如AI輔助X光機、行動檢測車與無人機運送樣本。其中,Qure.ai公司開發的AI胸腔X光系統,可快速掃描肺部影像,在放射科醫師稀缺的環境中加速病患初步篩檢。
孟買戈萬迪地區推動TB篩檢,指出當地病例數多年來始終未見明顯下降。這些便攜式X光機重量不到3.5公斤,電池供電,便於深入偏遠地區。首都德里地區已部署逾30台,並計畫擴展至全國。相比傳統機台,其價格也更為實惠。然而,專家提醒,AI掃描僅具篩檢功能,無法確認是否為抗藥性結核,仍須進一步分子檢測確認後才能啟動治療。
印度政府已將AI篩檢納入國家策略,完成近500萬次胸腔掃描,並計畫增購設備。「即使無法如期達標,只要防疫方向正確,就該視每項進展為勝利,繼續推動,」平托醫師說。但對謝赫這樣的病患而言,未來仍充滿不確定。他每月需自行前往政府醫院領取免費藥物,由兒子幫忙拿藥回家。他表示,儘管政府承諾提供TB病患現金補助,但他從未領過一分錢。「沒有人來幫助我們,」他說,「我沒錢,只能盡力活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