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9/23迎「秋分」常咳嗽、皮膚乾癢 醫揭保養3要訣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中醫表示,秋天季節轉換容易出現咳嗽、喉嚨乾、皮膚乾癢等情況.(示意圖/資料照)
中醫表示,秋天季節轉換容易出現咳嗽、喉嚨乾、皮膚乾癢等情況.(示意圖/資料照)

23日就是24節氣的「秋分」。中醫師表示,涼飆起夕,閑境入幽情。秋分之後北半球白天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加長,氣溫也會隨之下降。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點,既有秋高氣爽的舒適,也開始出現「燥」的特質,使人出現咳嗽、皮膚乾癢等症狀,建議可透過中醫介入包括藥膳茶飲、穴位按摩、飲食調整等方式緩解。

中醫師陳慧聞表示,秋分為24節氣中第16個節氣,代表一年已過四分之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在這之後北半球白天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加長,氣溫也會隨之下降。在中醫理論中,秋天屬於五行之金,對應人體的肺臟。肺喜潤而惡燥,秋分後最常見的就是「燥邪」,氣候乾燥容易耗傷津液,使人出現咳嗽、喉嚨乾、鼻塞、皮膚乾癢、便秘等症狀;小朋友或體質敏感的人,也可能因氣候變化、粉塵花粉刺激,引發氣管炎或呼吸道的疾病。

針對秋分時常見的「燥咳」與呼吸道不適,她說中醫治療以「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為原則。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能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穴位則可選用「天突穴」來舒緩咳嗽的不適,或配合肺俞、尺澤,調暢肺氣。

在養生上,建議透過藥膳或茶飲如百合蓮子湯等輔助,適量飲用梨子水,也能達到清熱潤燥的效果。但要提醒,市售的飲料含糖量高,應適量飲用,以免適得其反。另,作息方面應早睡早起,保持精神安定,以緩和秋天帶來的悲傷情緒。

飲食方面建議,陳慧聞說適合各種滋陰潤肺的食物,多食用白色食物,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百合等,能幫助保有津液,改善乾咳及皮膚乾燥。同時應避免過多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功能;避免燥熱,容易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化燥。

運動方面,則建議選擇適度的舒緩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既能強健肺氣,也能調整情緒。小朋友則可以多做戶外運動,增加抵抗力,預防秋季的過敏與流感。

她也提醒,由於秋冬是流感好發期,秋分前後也要特別注意手部清潔、適度增添衣物,避免早晚溫差過大導致生病。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健康e起聊】洗香香可能對人體有害!從香氛到洗衣精 哪些成分要注意?環境荷爾蒙又是什麼?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