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盈君/花蓮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等地區。(圖/三立新聞)本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量泥水狂沖而下,不但沖毀馬太鞍溪橋,更重創下游的萬榮、鳳林及光復鄉等地區,其中以光復鄉最為嚴重,目前已造成15人死亡、32人受傷、152人失聯。從最新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光復鄉市區滿目瘡痍,街上滿地泥沙淤積,汽車東倒西歪堆疊,《三立新聞網》為您整理整起事件的時間序。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等地區。(圖/資料照)★9/23下午發生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14:50 壩頂溢流、壩體潰決、水及土石下沖
15:08 第一波洪峰抵達
15:30 橋梁斷裂(馬太鞍溪橋)
16:00 洪水全面湧入光復鄉市區
16:30 第二波湖水溢流
對此,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今(24日)指出,依據中央氣象署情資顯示,花蓮縣仍有局部地區豪雨等級以上降雨,預計今傍晚雨勢將趨緩,呼籲民眾不要靠近河道,避免發生危險。
另有關堰塞湖形成及應變措施部分,堰塞湖於7月21日形成後,農業部即進行相關調查監測工作,及壩頂減災工程可行性評估,經邀集多次專家會議討論,考量其位於偏遠山區,並無道路連通,致以重機具開挖、架設虹吸管等方案短期難以執行,至於以炸藥爆破壩體方案,因壩體土方體積達2億立方公尺,長度達2.3公里,且考量恐擾動壩體及邊坡之不穩定性,衍生大規模崩塌,經評估並不可行。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等地區。(圖/翻攝畫面)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等地區。(圖/翻攝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