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災民需要心理支持!焦慮、失眠別急著否認 醫教「4招」每日減壓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身心醫透露經歷重大災難後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都是正常的,不必壓抑或否認。(圖/翻攝自台鐵公司)
身心醫透露經歷重大災難後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都是正常的,不必壓抑或否認。(圖/翻攝自台鐵公司)

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為支援災民心理健康,衛福部已派遣心理專業人員進駐收容所,啟動「安心關懷站」,提供現場心理支持、訪視與團體陪伴。精神科醫師王紹丞也呼籲,災後除了生活重建,情緒的照顧同樣重要,他設計一份《每日減壓衛教單張》,能協助情緒逐步沉澱、恢復平衡。

王醫師指出,重大災害發生後,許多人會出現焦慮、恐慌、失眠、情緒麻木等狀況,這些都是正常反應,不必急於否認或壓抑,他強調,「在這些反應尚未惡化前進行自我調節,是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關鍵」。

身心醫分享每日減壓的方式,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圖/翻攝畫面)
身心醫分享每日減壓的方式,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圖/翻攝畫面)

針對此次花蓮災情,王醫師特別設計了一份《每日減壓衛教單張》,提供簡單可行的自我調適方法:

一、正念呼吸練習(5-10分鐘) 

1.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 

2.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空氣進出鼻子和腹部的起伏。 

3. 緩慢吸氣,心中默數「一、二、三、四、五」。 

4. 緩慢呼氣,心中默數「一、二、三、四、五」。 

5. 如果分心了,溫柔地把注意力帶回呼吸。 

6. 重複以上步驟5-10分鐘。 

二、身體掃描練習(10-15分鐘) 

1. 仰臥或坐姿,閉上眼睛。 

2. 從腳趾開始,慢慢將注意力移到小腿、膝蓋、大腿、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頭部。 

3. 覺察每個部位的感覺,不需改變,只要感受。 

4. 若發現緊張或不適,深呼吸並放鬆。 

5. 全程約10-15分鐘。 

三、靜坐冥想(5-15分鐘) 

1. 坐在椅子或地板上,背部挺直,雙手放在腿上。 

2. 閉眼,專注於呼吸、身體感覺或當下的聲音。 

3. 不評判任何想法或感受,只是覺察它們。 

4. 每次練習5-15分鐘。 

四、日常正念練習 

- 吃飯時,細細品味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 走路時,感受腳步落地的感覺。 

- 洗手時,覺察水流和皮膚的觸感。 

- 每天選擇一項日常活動,刻意專注於當下的感受。 

每天固定練習上述任一方法,持續至少2週以上,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都能協助情緒逐步沉澱、恢復平衡。正念練習不需完美,只要持續嘗試即可。

根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2023年最新臨床指引,這類日常練習已被證實可有效減緩壓力、改善睡眠、提升心理健康,並具科學安全性。王醫師表示,「心理的照顧不能等到情緒崩潰才開始,越早啟動,越能減少長期影響」若感到不適或情緒困擾,可尋求專業協助。

王醫師也鼓勵民眾、救災人員與第一線志工,不妨每天撥出一點時間練習這些技巧,「照顧好自己,才有力量照顧別人。」

#堰塞湖溢流 水淹光復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關我什麼事 20250929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