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陳潔如(右)出生於上海,家境寬裕,和巨商張靜江的女兒是好友,經常去張家做客,1919年時,偶然見到了來訪的孫文和蔣介石,蔣對她一見鍾情,並展開熱烈追求。(圖/翻攝百度百科)。世人皆知,蔣介石的妻子是宋美齡,但鮮有人了解,年輕時的蔣介石曾有過三段婚姻,宋美齡其實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他為了政治前程而無情拋棄的第三任妻子陳潔如,其晚年撰寫的《陳潔如回憶錄》不僅細述了兩人七年的夫妻情深與決裂,更披露了蔣介石令人震驚的身世之謎,傳出當時國民黨政府極度緊張,甚至不惜祭出鉅額「封口費」阻止出版。
蔣介石(右)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左),她不僅是蔣經國(中前)的生母,也是老蔣母王彩玉(中後)為兒子安排的「包辦婚姻」,這段婚姻並無愛情。(圖/翻攝維基百科)從深情相許到絕情拋棄:七年「總司令夫人」歲月
陳潔如,原名陳鳳,出身上海富商之家,聰慧美麗。1921年底,蔣介石在上海對她一見鍾情,展開熱烈追求。為了娶她,蔣介石曾寫下無數情書、發下山盟海誓,甚至主動與前兩位妻子毛福梅(髮妻,蔣經國生母)和姚冶誠(出身青樓的妾室)斷絕關係。
陳潔如(左)書中提到蔣介石年輕時風流成性,甚至因此落下病根,可能是與宋美齡未能育有子嗣的原因之一。她還寫到蔣介石當年曾發誓,若拋棄她,就會遭到報應,「死後也不能回大陸」。 1949年蔣失去大陸政權後,果然客死台灣,未能歸葬故鄉。(圖/翻攝百度百科)陳潔如成為蔣介石夫人後的七年(1921-1927),正是蔣介石在中國政壇崛起的關鍵時期。她曾是風光一時的「總司令夫人」,近距離見證了蔣介石如何從一個革命者一躍成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歷史轉折。
蔣介石1920年寫情書追求陳潔如,聲稱已與原配及侍妾脫離關係,並許諾「你將是我獨一無二的合法妻子」。(圖/翻攝百度百科)然而,為了獲取宋家在財力、政治上的巨大支持,蔣介石選擇了與宋美齡的政治聯姻。1927年,他對外宣稱「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單方面在《申報》上登報,否認與陳潔如的婚姻關係,並將她送往美國留學,承諾「五年之約」,歸國後再行復合。
陳潔如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並於 1933 年返國,但蔣介石已食言。陳潔如心灰意冷,在紐約曾企圖輕生,最終覺悟到自己遭始亂終棄,此後隱居上海、香港,終生未再嫁。
雖然陳潔如有喜帖為證,但1927年蔣介石為娶宋美齡,在上海《申報》連續三天刊登單身聲明:「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圖/翻攝百度百科)身世傳聞:蔣介石本名「鄭三發」?
回憶錄中最具爭議性的部分,是關於蔣介石的身世。陳潔如在書中提到,1926年,她赴九江與蔣介石相聚時,偶然聽到有人議論蔣介石是「私生子」,幾乎不曾提過父親。
她透過娘家調查,得到了一個驚人的傳聞:「蔣介石本名鄭三發,原籍河南許州。因災荒隨母逃難至浙江,母親後來嫁給奉化鹽商蔣肇聰,蔣才改姓蔣,改名蔣瑞元,後來學名蔣志清,字介石。」
儘管此說法一度引發外界猜測,但現代史學界普遍認為這更像是野史傳聞。研究蔣介石的專家楊天石認為,這本回憶錄「大量作偽,價值不大」,並在《蔣介石的愛情、親情與友情》書中指出:「蔣家世代居住於奉化,蔣母王彩玉是浙江嵊縣葛竹村人。其父母於 1886 年在溪口完婚,翌年蔣出生,這是不爭的事實。」
蔣介石(右)和宋美齡於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舉行「世紀婚禮」,這場婚禮結合了東西方儀式,上半場在宋家舉行基督教儀式,下半場則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中國傳統儀式,由蔡元培證婚。(圖/翻攝維基百科)天價封口!蔣介石豪擲 15 萬美元買斷手稿
這本回憶錄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以英文定稿,原準備在美國出版。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震驚和恐慌,深怕內容損及當時「最高統帥」的國際聲譽。
在鄭明仁的〈陳潔如出書爆蔣介石內幕〉一文中指出,國民黨當局決定採取「收買全部版權」的策略來阻止其出版:國民黨 CC 系領袖陳立夫親自出面與陳潔如協商,懇求她不要出版回憶錄。
蔣介石第三任妻子陳潔如出版回憶錄爆秘辛,為當時兩岸三地政壇投下震撼彈。(圖/翻攝百度百科)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書中記載,陳立夫於 1964 年 12 月底赴香港,帶了 15 萬美金與陳潔如達成協議。陳潔如收下鉅款後簽下收據,「此後潔與介石雙方恢復自由,一切行動與對方無涉」,出書計畫才因此停擺。
陳潔如在回憶錄結尾寫下:「我是蔣介石為迎娶宋美齡而遺棄的可憐人。」她於 1971 年在香港寓所驟然離世,身旁無人,死因至今仍是個謎團。她的血淚文字,無疑是民國風雲中,政治與愛情交織的悲情見證。
蔣介石身分證,祖籍浙江奉化,字號0001。(圖/翻攝維基百科)出版過程:政治環境的改變與「解禁」
最終,在陳潔如逝世多年後,這份英文手稿得以在美國圖書館或檔案室中被發現或公開。隨後,經由翻譯並授權出版,才讓這本回憶錄正式與世人見面,揭開了蔣介石婚姻與政治生涯中一段充滿爭議的祕辛。
儘管真偽爭議不斷,但已故旅美歷史學家唐德剛仍為此書寫下代序,認為這本回憶錄「蘊藏著很多外界不知的第一手史料」,並評價:「史料中偶有小疵,然瑕不掩瑜也!」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留在上海的陳潔如被中共邀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1961年陳潔如離開上海,定居香港,小時曾得其照料的蔣經國出面為她在港購買住房,並給予了經濟上的幫助。1962年,蔣中正曾托人給她帶信,信中說「曩昔風雨同舟的日子裡,所受照拂,未曾須臾去懷」。(圖/翻攝百度百科)不過評論普遍認為,《陳潔如回憶錄》是上世紀為「妖魔化」蔣介石而寫的「偽書」之一,其內容許多細節經不起史料推敲。維基百科條目中亦標註:「蒋介石原籍许昌说」為謠言,曾被提出刪除與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