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彥/花蓮報導
三姐帶著八名子孫徒步進村分送餐食 並加入鏟泥隊伍花蓮光復災區滿目瘡痍,卻也看見無數志工投入重建的身影。一名68歲的「鏟子超人」呂小姐自述,9月26日至29日,她背起鏟子南下光復,和姐姐一起走進災區,只為幫助受災居民清除黑水帶來的厚重淤泥。
她說,抵達花蓮後換上雨鞋、背起鏟子、戴上斗笠,再轉乘火車直達光復。火車站裡擠滿志工,像台北車站般人潮洶湧,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鏟泥回復家園。
呂小姐背著鏟子站在災區道路旁 笑著說我們不能氣餒在光復衛生所,她與慈濟志工併組行動。因缺乏水源與高壓機,只能徒手鏟出覆蓋的厚泥。「鏟到看見磁磚才算完工。」她形容,68歲的阿嬤與年輕的國軍並肩鏟泥,汗水交融成愛的畫面。有居民甚至在清理時打到雨傘節,仍苦笑說:「家都這樣了,還有蛇。」
工作結束,她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回光復火車站,有人發放花蓮阿嬤坐火車送來的肉粽。車廂裡滿是滿身泥土的志工,沒人抱怨,只有彼此感激的微笑。
三姐帶著八名子孫徒步進村分送餐食 並加入鏟泥隊伍隔天她再次南下,與從玉里趕來送餐的三姐一家會合,八名子孫徒步進村分送餐食,並加入鏟泥隊伍。她說,「看到破碎家園會哭,但看到孩子們鏟泥的身影,又會感動落淚。」這幾天看見的,是台灣人最深的善與韌性。
呂小姐背著鏟子站在災區道路旁 笑著說我們不能氣餒災區的每一鏟泥、每一滴汗,都像是在替土地療傷。「真正的重建,不只是清出泥沙,而是彼此扶持,讓心重新站起來。」
她語氣哽咽說,「台灣光復永不氣餒,再也沒有什麼比鄉土的呼喚更令人心碎。」這句話,她說完時眼眶泛紅,也讓人聽了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