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自2023年行政院推出TPASS通勤月票以來,北北基桃交通網絡的整合邁入全新階段。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25年9月底,全台已有超過1822萬人次購買月票,搭乘公共運輸的總量更突破13.96億人次,成為近年最受通勤族歡迎的政策之一。
鮮為人知的是,這項龐大政策的開端,竟可追溯到十年前,一段市民與時任議員何志偉的隨口對話。當時,一位剛從美國返台的民眾陳弘林,在節目中提到波士頓交通卡的便利性,隨口感嘆「為什麼台灣沒有這樣的月票?」沒想到,這段談話意外成為後來「雙北1280月票」的靈感來源。
何志偉議員任內提案TPASS通勤月票使用已破13.96億人次。目前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的陳弘林回憶,當時其實是剛從美國旅遊回到台灣,特別是對波士頓便利的交通卡留下深刻的印象,「納悶為什麼台灣沒有?」因此,2017年06月台北市議會第12屆第12次臨時大會第01次會議,會議上時任議員的何志偉跨黨派提案,要求市府應盡速研議提供大眾運輸定期票,當時連署的議員除民進黨議員外還包含了國民黨議員。
2018年4月,雙北推出1280元公共運輸定期票,整合捷運、公車與YouBike等運具。政策初期每月約23萬張銷售,隨後穩定成長,單月最高達34萬張,至2023年6月底累積銷售超過1600萬張,顯示民眾對「搭到飽」方案的高度接受度。「政策背後,除了費率設計與跨系統整合的挑戰,更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協調補貼與財務分攤!」何志偉說,這不只是交通改善,而是一場「把民眾想法化為政策行動」的行動。
1280月票的成功,促使北北基桃四位縣市候選人在2022年選舉期間共同提出「1200首都通勤月票」構想,將範圍擴及台鐵、機捷與市區客運。這項主張後來在行政院拍板下,正式成為2023年推出的「TPASS通勤月票」制度。TPASS上路後不僅讓民眾通勤成本降低,也帶動公共運具使用量成長。今年1至7月,公共運輸總運量較實施前同期提升逾四成,顯示政策確實有效分流車流、緩解都會交通壅塞。
交通部長陳世凱近日宣布,預計於今年12月推動「TPASS 2.0+」方案,針對85條中長途國道路線推出回饋措施,月搭2次可享15%折扣、4次以上享30%回饋,期盼讓中長程通勤族也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