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健康生活、在地安老」已成為國家發展高齡友善環境的核心目標。今(28)日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攜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在高雄展覽館舉行「智慧共生社區成果展」,現場集結縣市政府代表、觀摩社區、專家輔導團隊及全臺11處智慧共生示範社區,展現社區以「人」為本的精神及融入科技輔助的智慧共生,展現社區創新實踐模式。
推動智慧共生,社區創新再進化,11個示範社區成果齊聚高雄,共築永續新模式。(圖/衛生福利部提供)展區亮點除了融合社區多元創新、數位共學平台、在地共餐、青銀共創工作坊、志工培力網絡,更結合智慧健康監測系統及遠距照護設備,運用智慧讓老人生活更便捷。現場長者親自分享:「以前不太會用手機,現在透過社區課程學會了用APP報平安,還能跟孫子視訊聊天,真的跟社會又連上線了!」
現場有主題論壇與社區分享會,三大主軸包括「智慧健康與社區照顧」、「數位共學與跨世代參與」以及「社區共生與人才培育」,由示範社區與縣市政府代表交流實務經驗,分享藉由科技提升高齡照顧效率、推動跨世代共學、促進人才在地培育與返鄉參與,展現社區間共學共創的合作能量,讓「智慧共生」從理念走向落實。
推動智慧共生,社區創新再進化,11個示範社區成果齊聚高雄,共築永續新模式。(圖/衛生福利部提供)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表示,共生社區的核心在於打破「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界線,透過鄰里互助、青銀共創與跨代共融,打造一個人人皆可參與、互相支持的生活共同體。讓每個人都在社區中找到角色,既能付出也能獲得支持,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在地安老願景。本部社會及家庭署攜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輔導團隊與各縣市政府的積極投入與合作,使智慧共生計畫從試點走入日常,為超高齡社會創造社區照顧全新典範。
目前全臺已有11處示範社區加入智慧共生推動行列,預計於今年底擴增至30個示範社區,持續廣邀縣市政府共襄盛舉,擴大推動成果,為邁向「健康臺灣」的政策願景注入更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