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兒童心臟科洪毓棋醫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進入秋冬,天氣溫差大,民眾務必做好保暖工作,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尤其氣溫驟降時更得特別當心,不僅血壓容易升高,也可能增加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但究竟天冷時有哪些必備的保暖措施呢?又該怎麼減少對心血管的負擔呢?恆芯診所院長洪毓棋透過本篇文章一次整理護心秘訣,提供給你保暖指南,讓你安心健康度過今年秋冬。
 護心秘訣總整理,提供給你保暖指南,讓你安心健康度過今年秋冬。(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護心秘訣總整理,提供給你保暖指南,讓你安心健康度過今年秋冬。(圖/醫健新聞網提供)天冷為何會威脅心臟健康?
洪毓棋指出,當氣溫劇降時,會使得人體血管急劇收縮、血壓升高,這時心臟就得更用力來輸送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增加血液液黏稠度,不僅容易形成血栓,也會埋下誘發心肌梗塞或中風風險。
此外,當身體處於低溫狀態時,會啟動交感神經,這時心跳就會快,根據衛福部解釋,民眾自以為「平常偶有心悸,很輕微,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沒問題!」,這種民眾以為的「輕微胸悶」才是最危險的心臟病警訊,尤其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皆有不同程度的胸悶狀況,不得輕忽嚴重性。
起床到出門,把握保暖3秘訣
面對寒冷天氣,保護心臟健康是國人重要課題,但該如何兼具保暖與安全,關鍵在於幾個重要時機,包括起床時、出門時以及進門時,以下就為大家整理護心保暖的秘訣:
1.起床前:寒冷的早晨起床時,總讓人覺得格外痛苦,這時不妨先放慢動作,輕微活動四肢讓身體暖和起來,再慢慢坐起,穿上保暖衣物,也建議前一天可先將保暖衣物放在方便取得的位置,就不用忍耐低溫空氣尋找衣物。
洪毓棋表示,民眾也可以記住「慢、熱、起、穿、行」的口訣,方便起床前記得關鍵步驟,讓自己安全舒服地迎接每個寒冷早晨。
2.出門前:出門前可先查好今天天氣變化,以調整外穿衣物,建議內層可選擇貼身長袖,外層則選擇較寬鬆且防水、防風的長版外套,以方便隨時增添衣物,也能保持活動性。
3.進門後:從寒冷室外回到溫暖室內時,要記住先讓身體逐步回暖,等到適應室內溫度後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尤其血管彈性差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避免讓自己處於低溫環境,降低誘發心血管疾病風險。
 寒冬護心大作戰!掌握寒冬戶新五口訣。(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寒冬護心大作戰!掌握寒冬戶新五口訣。(圖/醫健新聞網提供)除了保暖,你還要做的護心5件事!
寒冷天氣除了讓自己保持溫暖舒適,日常也要養成以下5個習慣,才能真正降低對於心血管的負擔。
1.規律運動:天冷運動應避開在氣溫變化較大的清晨或日夜交替時,並建議暖身時間可比天氣熱時多5至10分鐘,且記得多補充水分,避免造成心血管負擔。
2.均衡飲食:天冷的飲食上可多選擇溫性食物、補充優質蛋白質以及高纖蔬果,並同時避免過度進補以及高熱量食物。
3.定期量測血壓:長輩以及高血壓患者應養成自我監測、紀錄血壓變化情形的習慣,根據台灣高血壓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建議,高血壓的標準為130/80mmHg,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機率,若長期超過以上數值,建議應盡快尋求醫療人員協助。
4.定期就醫並固定用藥: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遵循醫師指示規律服藥,並定期回診,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服藥劑量,影響健康。
5.避免不良習慣:除了避免抽菸、飲酒等不良習慣,也要避免熬夜及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若出現胸悶、心悸等情況也不要大意,必要時應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
 若出現3徵兆別大意,可能是心臟病警訊!應盡速就醫。(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若出現3徵兆別大意,可能是心臟病警訊!應盡速就醫。(圖/醫健新聞網提供)若出現3徵兆別大意,可能是心臟病警訊!
恆芯診所院長洪毓棋提及,在國內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關鍵在於許多民眾忽略心臟病徵兆,加上有時表現屬於非典型症狀,使患者錯過治療時機,因此若日常出現以下3徵兆時,必要時應盡快就醫檢查:
◆心絞痛:這時會感到胸悶情況,位置約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約半個手掌範圍。
◆心律不整:症狀為容易喘、感到心臟跳動特別快。
◆心血管過於狹窄:當運動後、生氣、壓力大、季節轉換時,出現喘不過氣、心悸等症狀,且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冒冷汗、噁心,就應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