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250萬台人注意!「1病」治好仍會增50%心臟衰竭風險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50萬人。(示意圖/pexels)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50萬人。(示意圖/pexels)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50萬人,糖尿病患者能把血糖控制穩定、甚至不再需要服藥,值得肯定,但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身體就會「記仇」,就算逆轉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 50%。

「初日診所」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表示,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因此預防永遠比治療有效,尤其肥胖本身就是一致病因子,會讓心臟負擔更重、老化更快。

周建安表示,發表於《Circulation》(循環)期刊的瑞典研究,追蹤67萬多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與 260 多萬名健康對照者長達20年。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壓、血脂都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心梗與中風等併發症風險均明顯下降,唯獨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而肥胖是最關鍵的原因。

研究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能解釋糖尿病患者超過3成的心臟衰竭風險。脂肪組織會不斷釋放發炎因子,讓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訊號傳導與標靶治療》)上的一項綜述則表示,這些慢性發炎與過去因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

因此,即使血糖回到正常,心臟細胞仍會持續受損,讓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周建安提供 5 個經常被忽略的糖尿病前期警訊:

1、頻尿與口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濃度過高,腎臟會加速排糖並帶走水分,導致頻繁上廁所與口乾舌燥。

2、疲勞感:胰島素阻抗使糖分無法進入細胞,能量供應不足,造成明顯的疲倦與倦怠。

3、皮膚變黑、搔癢:特別是脖子與腋下區塊出現暗沉或粗糙斑塊,常為胰島素阻抗的早期徵兆。

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影響眼球液體平衡,導致角膜水腫與視力模糊,嚴重時可能引發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病變。

5、傷口不容易癒合:糖尿病會削弱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無法及時抵禦感染,造成傷口癒合緩慢或反覆發炎。

#心臟衰竭

【⚡颱風特報 #不斷電直播⚡】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