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孟加拉遭推翻的前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因被控指揮血腥鎮壓去年的學生示威運動,17日被孟加拉國際戰犯法庭判處死刑,成為孟加拉史上判刑最重的領導人。
哈希納去年曾與印度總理莫迪會談。她目前逃亡到印度北部大城德里,印度方面也正為她提供全面保護。(圖/翻攝自X平台 @narendramodi)據路透社17日報導,判決一宣布,擠滿法庭的受害者家屬當場歡呼、鼓掌,外頭民眾還有人激動的跪地祈禱。這場審判從去年動盪一路持續到今年,可說是孟加拉建國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政治審判。
為何被判死刑?
法院認定現年78歲的哈希納犯下三項罪名,包括煽動、下令殺害民眾、未阻止暴行發生,因此判處死刑。
檢方在審判中表示,掌握到哈希納「直接下令使用致命武力」的證據。這場被鎮壓的學運原本起於反對公務員職缺配額制度的不滿,而後迅速擴散成要求哈希納下台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
根據聯合國報告估計,去年7月15日至8月5日之間,恐有多達1,400人遭殺害、數千人受傷,大多是遭安全部隊開槍射擊,堪稱孟加拉自1971年獨立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暴力。
判決出於政治動機?
哈希納目前流亡印度,她在聲明中批此案是「法庭被操控」,更指判決是「帶有偏見、且為政治操作」,反控臨時政府裡的極端勢力想「抹去她與整個人民聯盟黨(Awami League)的政治存在」。
孟加拉外交部已要求印度將她引渡回國,並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呼籲印度政府立即將哈希納移交給孟加拉當局,因為根據兩國現行的引渡條約,這對印度來說,是種有強制性的義務。」但印度僅回應會「建設性參與」,未明確表態。
哈希納如何崛起?
哈希納的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她之所以走上政治舞台,是因為1975年的軍事政變中,她的父親、孟加拉建國領袖、革命家拉曼(Sheikh Mujibur Rahman)。哈希納大部分家人在政變中遭到暗殺,而當年27歲的她則因人在海外而倖免。
出生於1947年、1973年畢業於達卡大學的哈希納,早年擔任父親與學生之間的政治溝通者。政變後她流亡印度多年,並在1981年回國成為人民聯盟黨黨魁。
返國後,哈希納曾短暫與宿敵吉亞(Khaleda Zia)領導的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NP)結盟,協力於1990年推翻軍事強人厄夏德(Hussain Muhammad Ershad);然而聯盟很快就破裂,雙方長年處於對立。
長達15年執政為何爭議滿滿?
哈希納領導人民聯盟在1996年首度出任總理、2001年敗給吉亞、2009年再度上台後一路連任,直到去年被推翻。她任內經濟快速增長,尤其是全球第三大成衣產業的快速壯大。另外,自2009年以來,孟加拉經濟年均成長超過6%,2021年人均所得也超越了印度,豐碩的經濟成果都讓她贏得不少國際讚譽。
但同時,她也被指控越來越獨裁、打壓言論自由,反對黨人士、大批青年與異議者遭逮捕、失蹤甚至被處決,遭到人權團體批評。
去年夏天,全國掀起的學生反政府運動則成為壓垮哈希納的最後一根稻草,示威行動一路演變成要求她下台的巨大民眾憤怒;因此哈希納於2024年8月,急搭上軍機逃往印度。此後,孟加拉由她長年不和的政敵、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領導的臨時政府接手,並禁止人民聯盟參加明年2月即將舉行的國會大選。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