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書摘/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吳淡如曝這一招助你此生大賺錢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近期《經濟學人》提出「台灣病」(Taiwan Disease),指出台灣「經濟數字繁榮、體感停滯」經常帳順差、人均GDP快速上升,但民眾卻感受不到「有錢起來」的好處。吳淡如提出一個致富解方,她認為有80%的人都在虧錢?曝光「從眾心理」正在偷走你我的財富。想賺錢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吳淡如: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毫無長處,那只是「從眾效應」在作祟

吳淡如指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有人跑得很快,有人洗碗洗得特別乾淨,有人開車穩如泰山,也有人畫圖充滿靈感。即使成績不佳,某些人對於某些科目也可能特別有慧根和天賦。但沒有人是完全無能的。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毫無長處,那只是因為「從眾效應」在作祟。他們希望自己能融入人群,甚至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應該和他人一樣。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而群居,於是社會逐漸形成了一種生活準則:不揚不露,以求安穩度日。

吳淡如自曝被教育:「妳是女生,所以要安分守己。」

吳淡如坦言,成長過程中,她不斷接收到這樣的訊號:「妳是女生,所以要安分守己。」「我們家窮,所以妳不要胡思亂想,要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妳如果跟大家不一樣,就會成為問題人物。」她回憶母親在她小時候最常用的指責就是:「跟人家都沒親像哩。」連老師也覺得她的想法過於多樣化。但吳淡如並不認為自己與他人有多大的差別。她表示,當時的自己其實平凡乖巧,只是偶爾會有一些「靈光一現」或「我覺得這樣才對」的想法。然而這些想法卻讓她母親認為她異於常人,甚至令她懷疑自己是否有什麼問題,彷彿她身上有某種「與眾不同」的標記。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跟人家不一樣」是種錯?吳淡如:才不是呢!

吳淡如回顧自己與母親之間的微妙關係。小時候的她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不算孤僻,有不少朋友,每天準時上學,按照學校的規定交功課,偶爾看看書,然而她卻感覺自己並不是母親眼中所謂的「可愛」孩子。雖然吳淡如的成績不錯,但她的母親卻經常以譏諷的語氣數落她,似乎「想法不同」就是一種不祥之兆。對於當時的自己,吳淡如至今仍無法理解自己究竟有哪裡做得不好。她逐漸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母親心中有一個關於「女性」的固定形象,而她的行為偏離了這一標準。對母親而言,不「柔順」的女性便是「難搞」。吳淡如認為,自己只是對某些事情比較堅持,並非不聽話。

吳淡如的母親是一位聰明的女性,蘭陽女中畢業時名列第一,並成為當時唯一考上公費台北女師(專)的學生。她曾自豪地談及自己數理成績都是滿分,而這樣的優秀也使吳淡如慶幸自己不完全像數學零分、文科獨強的父親。

吳淡如提醒:女性太能幹會被社會排擠是一種時代框架

吳淡如提到,母親並不希望自己太過出類拔萃。她的觀念中,女性如果太能幹,可能會被社會排擠。這是一種時代的框架,是上一代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很難被下一代改變。母親是小學老師,曾經有很多次升遷的機會,但她選擇放棄,因為不願兼任行政職務,她認為那樣會太累。

母親害怕與眾不同,對別人的評價格外敏感,只要聽到不好的話,就會放在心裡反覆思量多年。她的母親也經常抱怨他人,包括父親、祖父母、孩子們,甚至朋友。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母親抱怨他人的目的其實是希望得到肯定和稱讚。只可惜自己理解得太晚,無法及時成為母親心中的孝女。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時報出版提供)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時報出版提供)

吳淡如提醒:和別人不同沒關係,千萬不要不安

吳淡如分析,在探討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時,指出孩子通常會受到父母的深遠影響,並可能發展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認同模式:一種是完全認同父母的價值觀,另一種則是採取反向認同,也就是背離父母的期待,走出自我的道路。

吳淡如說自己明顯是屬於後者的「反骨型態」。她說,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未得到父母的支持與認同,她選擇了自我肯定的道路。她說:「反正沒有被贊成過,那麼,我就只問自己的意見吧。」這樣的態度,使她逐漸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在「追求自我成就」的過程中找到了前進的動力。

吳淡如:如果發現某件事能點燃眼中的火花,就會毫不猶豫去嘗試

當吳淡如發現某件事能點燃她眼中的火花,即便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她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嘗試,努力擴大那微小的成功機會。她認為,與其浪費時間問別人可不可以,不如專心行動,即便不成功也無妨。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她在成功率逐漸提高的同時,也越發堅定於走自己的路。

她說:「我行我素的作風或許會失敗,但一直追求別人認同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你的未來也會因此變成沉沒成本。」因此吳淡如認為,「被父母認可的孩子」與「壓抑的孩子」之間,誰更有勇氣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心理學家大多認為被鼓勵的孩子更有勇氣做自己,但吳淡如強調,反覆遭到反對和貶低的孩子也可能發展出強大的自我認同能力。她認為,當你只剩下「自我肯定」這條道路時,它將成為你最珍貴的選擇。

吳淡如指出,當家庭或長輩不認同你,而你卻堅信自己有成功的可能性時,唯一剩下的可行之路就是自我認同。這樣的心態反而讓她不再在意外界的看法,更能專注於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她坦言,儘管在芸芸眾生中她仍然很平庸,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她依然在走自己的路,毫不懼怕與他人不同」。

吳淡如提醒讀者:「我們不是羊群,不必在領頭羊跌入山谷時,盲目跟著跳下去。千萬不要害怕與眾不同。」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翻攝自IG @bettywu1122)

吳淡如曝光有錢人的共同點:“與眾不同”

整合吳淡如這篇文章會發現,台灣會賺錢的人、台灣成功的創業家、全世界最強的投資人都有這5個共同特質:

1.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沒有被贊成過沒關係,只問自己的意見。

2.敢嘗試、敢冒險:即使只有1%成功機率,也願意去做。

3.多元收入,不靠單一薪水。

4.不隨波逐流,不跟流行買股票(真正會賺錢的人,買的是別人還沒看到的東西)。

5.不用舊時代的思維來框住自己:他們不相信「安分守己就會幸福」的童話。

真正有錢的人,反而比較像:反骨、特立獨行、不聽話、不怕失敗、不怕被罵。或許這5個共同特質,不符合台灣社會的「乖孩子標準」,但他們符合「富人的標準」。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時報出版提供)
別怕經濟學人說的「台灣病」。知名暢銷作家吳淡如曝這一招「千萬不要從眾」助你此生大賺錢。(圖/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時報出版之《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

#怎能不讀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1119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