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針對週休三日勞動部目前仍處於收集各方意見的階段,會針對不同勞工與企業類型的意見進行評估,並在制度設計上進行更全面的思考。(圖/三立新聞)現今生活壓力日益增加,近年勞資權益意識抬頭,不少國家已實行「週休三日」,這一議題在台灣也引發熱烈討論。根據統計,台灣勞工去(2024)年的總工時高達2030小時,遠高於鄰近的日本與韓國。因此,週休三日的連署案於10月7日順利通過。對此,勞動部長洪申翰今(24)日表示,勞動部目前仍處於收集各方意見的階段,會針對不同勞工與企業類型的意見進行評估,並在制度設計上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週休三日有希望?
洪申翰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受訪指出,許多勞工期待週休三日的議題能促使勞動部持續提升最低工資,藉此降低勞工依賴加班補收入的情況。他同時提到,勞動部持續鼓勵企業與工會簽訂優於法規的團體協約,在工時彈性與勞工保障上提供更佳條件。
針對週休三日是否可能引發「減薪」或「缺工」等問題,洪申翰強調,目前連署僅代表議題受到社會關注,尚未進入政策設計階段,因此不宜過早假設各種情境。他指出,不同產業與企業規模對此看法不一,但社會討論本身有助於政策思考,政府會在完整蒐集意見後再進行專業研判。
至於是否會針對中小企業推出補貼政策,洪申翰說,目前政策尚未啟動,也尚未設計相關配套措施。勞動部將先依平台規範回應提案、彙整意見,再評估是否具備推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