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78歲攝護腺癌患者全身骨轉移,靠嗎啡止痛仍劇痛,經放射線與深層熱治療3個月後,不再需嗎啡,還能自行行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一名78歲男性病患罹患攝護腺癌合併全身骨轉移,痛到輕碰皮膚都會痛,每天必須仰賴嗎啡才能止痛,幾乎無法入睡,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經醫病溝通,使用放射線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3個月後不僅不需再靠嗎啡止痛,原本病患必須坐輪椅看診,如今不需要家屬攙扶,能夠自己走進診間,甚至停止熱治療至今已滿3個月,都不需要再吃嗎啡或其他藥物止痛,持續門診追蹤即可。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表示,患者在3年前診斷罹患攝護腺癌後,於外院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病況穩定。然而,在3年後因全身劇痛,而被發現攝護腺癌復發並轉移至全身骨頭,甚至因侵犯膀胱與輸尿管接口處,導致左側腎水腫。
儘管使用各種抗癌藥物與嗎啡治療,病情仍持續惡化,患者的家人表示「幾乎要放棄,甚至做好準備。」今年7月初求診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經醫師評估後,判定患者的癌症疼痛來到最嚴重的10分,建議同時施予放射線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來改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患者提到,在接受治療3天後就不再喊痛,可以一覺到天亮,1週後能夠下床走路,2週後可以自己上下樓梯,不僅親朋好友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家人也可以好好睡覺,一直懸著的壓力也終於獲得釋放,直呼太不可思議,特別寫信感謝郭主任是救命恩人。
78歲癌症患者疼痛達10分,經放射線與深層熱治療,2週後可自行上下樓梯,生活品質大幅改善,他還寫信感謝郭主任是救命恩人。(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提供)郭于誠指出,嗎啡抑制癌症疼痛的原理是,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u-類阿片受體,提高神經對疼痛的感受與敏感度來達到目的,但嗎啡無法控制癌細胞的生長與破壞,因此在臨床上常會看到癌症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必須漸漸提高嗎啡的用量,來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但也因此會出現頭昏、嘔吐與便秘的困擾。
而癌症熱治療的原理主要是透過13.56Mhz的電磁波,產生39到43度C高熱來破壞癌細胞、改善腫瘤微環境,進而達到疼痛控制的效果。臨床實務上會透過嗎啡、放射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的相互結合來達到止痛的目標;對放射治療或深層熱治療有效果的病人,有機會減低甚至停用嗎啡藥物,從而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郭于誠提醒,雖然癌症熱治療具有殺死癌細胞與促進抗癌藥物效果的療效,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達到一樣的目標,仍需要治療後再由醫師評估與家屬配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