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孫桓武力超群,是被歷史低估的江東小將-。(影視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在群雄割據的歷史長河中,三國名將始終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提起《三國演義》,無疑會想到那威風凜凜的關羽,他憑藉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等驚人戰績,成為智勇雙全的代表。然而,三國亂世臥虎藏龍,有些名氣不甚顯赫的武將,卻也擁有足以扭轉戰局的驚人本領。今天,我們就來揭開一位被歷史低估的江東小將-孫桓。
戰略要地荊州:潛藏的兩家禍根
赤壁之戰後,被譽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成為曹操、孫權、劉備三方勢力角力的核心。自從劉備「借」得南郡開始,關於「劉備借荊州」的說法便不脛而走。隨著劉備的勢力日益壯大,孫權對荊州的主權訴求也日益強烈。這塊寶地的歸屬爭議,最終為日後孫劉兩家的反目成仇埋下了深刻的禍根。
嶄露鋒芒:21歲擊潰關羽的東吳新星
劉備在佔領益州後,孫權再次要求歸還荊州。面對孫權的催促,劉備竟答道:「等我得了涼州,再將荊州奉還。」此言一出,孫權勃然大怒,當即派呂蒙著手謀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時間來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桓首次參與了由呂蒙主導的襲擊荊州行動。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孫桓隨大軍在華容道大獲全勝,成功擊潰了關羽。此役不僅擒獲了關羽的近五千殘餘部眾,以及大量的牛馬和軍備,更讓年僅21歲的孫桓,這位原本名氣不高的小將一戰成名,其武藝與膽識令人刮目相看。
孫桓成功擊潰了關羽。(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夷陵之戰:差點生擒劉備的驚人表現
孫桓出色的軍事天賦並未就此止步。黃武元年(222年),此時25歲的孫桓被任命為安東中郎將,跟隨陸遜共同抵禦來勢洶洶的劉備大軍。當時,劉備親率蜀漢精銳傾巢而出,軍隊聲勢浩大,一時間漫山遍野都是蜀軍的身影。
在戰鬥初期,孫桓的部隊曾一度陷入劉備軍的重重包圍。然而,隨著陸遜的火攻計策成功奏效,孫桓與陸遜等人奮勇殺敵,兩軍協同作戰,最終成功擊退了劉備帶領的所有精兵。劉備眼見大勢已去,慌忙狼狽地想要逃離戰場,而緊追不捨的孫桓更是抓住機會,前去攔截劉備的逃跑之路,差一點就成功生擒了劉備!劉備翻山越嶺、勉強自保後,不禁發出怨恨的感嘆:「我從前去到京城時,孫桓還是個小兒,如今竟然把我逼迫到這般田地!」
英年早逝:令人唏噓的將星隕落
經此一役,孫桓以戰功顯赫被拜為建武將軍,封丹徒侯。隨後,他被派去修築橫江塢。
然而,天妒英才,這位在戰場上光芒四射的將星,卻不幸在26歲的盛年便英年早逝。他輝煌而短暫的一生,令人無比惋惜!孫桓的傳奇,證明了三國歷史中,真正的英雄或許並不總是在聚光燈下,他們只是靜靜等待著時機,以一場決定性的勝利,在史冊上留下自己不朽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