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你相信用精油香皂洗手就可以讓過動兒專心上課嗎?你相信孩子太調皮不聽話,只要為他安排上很多課程,就可以訓練專注力嗎?或者有許多強調自然療法與營養處方、替代性治療等多元療法的神奇功效真的對過動兒孩子有幫助嗎?
有些家長真的會相信,也願意將孩子的課餘時間填滿,趨之若鶩的現象讓許多標榜注意力訓練的課程大爆滿。
台灣過動兒診斷盛行率到底有多低?確診為過動兒的孩子與家庭是否都有接受正確且完整的醫療介入?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台灣過動兒的盛行率,從2006年的0.59%,至今沒有新增加的數據呈現,然而與美國的1987年就已達到0.9%相比,可說是「低得離譜」;此外,家長誤信坊間各式標榜的訓練課程,也讓臨床正規的行為與家長團體治療受到考驗。
面對台灣過動兒臨床診斷盛行率的極端差異,臧汝芬憂心忡忡表示,過動兒存在的黑數成因有三:一是家長不自知,缺乏正確知識於是讓孩子放牛吃草;兒童心理衛生健康教育的低落,30年來沒有進步;第三則是坊間眾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讓家長產生了誤導作用。
台灣目前「失準且失焦」的過動兒臨床診斷,恐造成平均12個過動兒孩子只有1位獲得正確診斷且接受治療,其餘11位在失去黃金治療期的藥物與父母行為治療的共同合作下,未來極有可能有兒童青少年的低成就、情緒障礙、網路成癮、藥物濫用、憂鬱症和反社會性人格常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