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雄出擊死亡率降!巨腦瘤損視力 「VR+GPS」救了他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出動「VR+GPS」,腦部手術揪病灶不再霧煞煞!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主任湯其暾說,過去傳統開腦手術,必須要劃出大範圍傷口,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有了VR+GPS加持,不但手術傷口變小,從過去的8公分縮為3公分、手術時間自原本的2至4小時,減少約2小時,死亡率與傳統開腦手術相較更降了五成。

徐先生(左)在接受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及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將腦部腫瘤全摘除後,恢復視力,內分泌荷爾蒙及增壓藥也日益減少。(圖/記者楊晴雯攝)

▲徐先生(中)在接受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及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將腦部腫瘤全摘除後,恢復視力,內分泌荷爾蒙及增壓藥也日益減少。(圖/記者楊晴雯攝)

湯其暾表示,以往傳統開腦手術需要大範圍翻開頭皮、鋸開頭骨,才能看清楚神經與血管且對正常腦部的傷害大,現今有了電腦輔助虛擬神經影像加入術中導航,等同於VR加GPS的幫忙,使用病人自身影像組成的神經血管圖,可以像開車導航般計畫最佳手術路徑,再配合內視鏡或顯微鏡不僅看得清晰而且可以依靠電腦虛擬的腦部地圖精準定位,以減少手術迷路。
此項手術技術優點為能夠預期血管與神經的位置,避開危險地雷是過往開腦手術所辦不到的。

湯指出,對手術醫師而言,有許多神經是抽象且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在執行腦部手術時,只能將顱部劃出一個大範圍傷口,藉由解剖部位來推算辨認,而虛擬神經路徑圖是利用高運算電腦演算處理病人的核磁共振擴散張量影像,計算神經的走向形成肉眼看到的神經纖維束圖,再利用手術導航融合手術現實環境就能邊看導航邊操作,這也是虛擬實境的進階醫療應用。

湯其暾提到,4年前有一位20初歲徐姓男患者由家屬帶至該院門診,個性內向的他,表達較為緩慢,遇到緊急狀況時漠不關心,與家人及朋友的互動極少,曾經一度被當成有自閉傾向,某日因嚴重的電解值不平衡導致意識不清抽慉昏倒,緊急送醫後診斷為低血鈉及嚴重腎上腺荷爾蒙不足。

湯進一步說,該患者住院時每天昏睡,血壓及心跳都偏低,甚至需要增壓藥來維持穩定,眼睛視力幾乎只看得到手在眼前揮動,連一公分前的物體都無法辨識;經該院團隊的詳細診斷竟發現腦內有巨大的腦垂體腫瘤,壓迫到視神經、腦幹及下視丘等重要腦部神經結構。經神經外科手術團隊評估,傳統手術風險及神經傷害較高,經與家屬討論使用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及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不僅將腫瘤全切除,擔心的腦部重要功能都藉由可見的重組神經圖與腫瘤術中識別得以完整保存,術後視力也能看清楚了,且內分泌荷爾蒙及增壓藥也日益減少。

病患目前經過三年的追蹤,病況症狀穩定沒有復發,病患母親欣慰的笑著說:手術後完全變了一個人,表達也變清楚,不僅會主動去關心人,也開始與朋友家人互動,笑顏逐開重享天倫之樂跟做夢一樣。

湯其暾說,目前大約8成的腦部病兆如腦下垂體腫瘤、顱底腦膜瘤、膠質細胞瘤、轉移性深部腦腫瘤、出血性腦中風及三叉神經痛等,可利用此項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國內外上並未定論多大的腫瘤適用或不適用微創手術,理論上若腫瘤較大,手術時間一定會長、病人相對麻醉的時間與風險也會倍增,但仍要視腫瘤的位置而定,部分腫瘤可能不適用,術前應和手術團隊與執刀醫師充分溝通討論以取得共識。

三總近1年以「VR+GPS」進行開腦手術,迄今已成功執行41例。湯其暾提到,該新技術與傳統開腦手術相比,過去使用傳統開腦手術統計,以1000名病例來看,因為誤切血管不幸殞命者約10名,運用此新技術輔助手術進行,死亡率則能降低一半。

 徐先生(中)在接受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及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將腦部腫瘤全摘除後,恢復視力,內分泌荷爾蒙及增壓藥也日益減少。(圖/記者楊晴雯攝)

▲徐先生(中)在接受虛擬神經導航徑路影像及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將腦部腫瘤全摘除後,恢復視力,內分泌荷爾蒙及增壓藥也日益減少。(圖/記者楊晴雯攝)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