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台灣影展策展人陳繪彌:電影是最棒的外交

第一屆英國台灣影展3日將在倫敦揭幕,包括導演蔡明亮等重量級影人將台灣影片帶進泰特現代美術館播放,背後推手是旅居倫敦的電影人陳繪彌。她說:「電影是最棒的外交。」

第一屆英國台灣影展3日將在倫敦揭幕,邀請到導演蔡明亮等重量級影人將影片帶進泰特現代美術館播放,背後推手是旅居倫敦的電影人陳繪彌。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攝 108年4月2日

▲第一屆英國台灣影展3日將在倫敦揭幕,邀請到導演蔡明亮等重量級影人將影片帶進泰特現代美術館播放,背後推手是旅居倫敦的電影人陳繪彌。(圖/中央社)

電影美術出身、參與編導,已逾而立之年的陳繪彌講到電影,眼神就閃閃發亮,電影激發她的熱情,半年內她與夥伴不斷寫信詢問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最終促成合作。

旅居倫敦12年多的陳繪彌說,在歐洲,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的電影都受到推崇,但對台灣的電影印象一直都是楊德昌、侯孝賢。「好像大家對台灣電影的認識,就停留在某個時代。台灣電影在歐洲被矚目的時代結束了。」

所以,當她去年2月收到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邀約後,義不容辭的開始籌備台灣影展。她表示:「第一次是最困難也最重要。我們好像很邊緣,但我們不能看扁自己。我們要尊重自己的電影產業和電影文化。如果要做,就要做一個真正的影展。」

陳繪彌研究要怎麼做一個讓台灣電影可以被矚目的影展,由於無法和長期耕耘的韓國、日本影展等相比,因此要另闢蹊徑,採取「跳島式」的奇招。

「我們沒辦法做到很大,那我們就做很怪。」她決定長期規劃,每年3月與4月在北歐5國與英國舉行台灣影展,持續5年。第一年就從冰島開始,之後往其他北歐國家走,不要讓台灣影展變成煙火般,轉瞬消逝的活動。

陳繪彌表示,舉辦台灣影展的「詮釋權」掌控在手中。由於冰島曾經受丹麥統治,在歷史上和台灣有相似度,因此冰島台灣影展聚焦於「我們來自哪裡」,放映導演魏德聖的一系列電影,試圖串連位於歐亞板塊上最邊緣的兩個島,台灣與冰島的故事。

回顧第一屆冰島台灣影展3月8日至24日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登場時,觀眾反應熱烈,也佔據許多當地媒體版面。

陳繪彌表示,魏德聖到了冰島後有很大的感觸,對她說:「妳不覺得很奇怪嗎?冰島只有33萬人,台灣卻有2300萬人,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冰島,卻有這麼多人不知道台灣。」

她認為,透過台灣電影要讓大家知道,越挖掘台灣,越能給出更多不同角度的故事。對冰島觀眾而言,台灣電影也讓他們認識到,台灣不同於他們想像中的東亞,而且台灣和冰島有相似性,「我們都在大區塊的邊緣,但我們都存在」。

陳繪彌說,怎樣定位台灣的文化,其實電影裡都講得非常清楚,這是最棒的外交。「最棒的外交就是,大家對於你講的東西想聽、想看,想知道、想去。當大家對你好奇,你就存在了。當你今天離開之後,他會想你什麼時候再出現,你就存在了。」

詮釋台灣也隱含在影展的主視覺設計當中。冰島台灣影展的海報上是一個奇怪的生物在喝著珍奶。陳繪彌說,她覺得台灣就像是海怪,「因為我們好像存在,但看不到我們的人就說我們不存在。」

她說,至於珍奶這種大雜燴的飲料,你可以自己加珍珠、仙草凍,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多元性及複雜性。

至於倫敦台灣影展的海報,海怪發展成變形的巨大海怪。陳繪彌說,這個海怪不定形,你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這就像是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大家都是台灣人,但你覺得你是怎樣的台灣人,你就是怎樣的台灣人,「你就是那隻海怪」。

另在未來的台灣影展中,海怪還會有其他變形,讓每年回來參加的觀眾,能有享受宛如搜集扭蛋一般的樂趣。

影展3日在倫敦揭幕,開幕片是導演胡金銓1967年的經典武俠片「龍門客棧」修復版,其他作品包括「紅衣小女孩」、「紅盒子」、「行者」、「流浪神狗人」、「日常對話」、「只有大海知道」、「幸福路上」、蔡明亮導演的「不散」以及台灣短片精選。閉幕則邀請原住民音樂工作者巴奈將海嘯巡迴100場的第85場帶到英國,並現場獻唱,與紀錄片導演阿洛分享從1987年至今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抗爭的系列短片記錄。

第一屆冰島台灣影展3月8日至24日在冰島登場,導演魏德聖(右)親自到場與觀眾對談,與策展人陳繪彌(左2)等人合影。(陳繪彌提供)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傳真 108年4月2日

▲第一屆冰島台灣影展3月8日至24日在冰島登場,導演魏德聖(右)親自到場與觀眾對談,與策展人陳繪彌(左2)等人合影。(圖/中央社)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