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業邁入失落十年?

《科技新貴變碗粿 失意的電子人才》


當裁員、減薪、無薪假與電子產業發生關聯,等於宣告「科技新貴」4個字正式走入歷史。一名園區工程師忍不住自嘲,「我們現在應該叫『科技碗粿』」。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快速,為了解決人才不足的窘境,非常願意開高薪來挖角台灣人才,導致台灣人才進而大量流失西進。


@科技業年終 僅比去年多2.4天!

以行業別分析,金融投顧保險業平均年終1.94個月持續蟬聯冠軍,也比今年初多領0.64個月,其次是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等產業1.28個月、建築營造不動產1.25個月。整體而言,國內多數電子科技產業只要公司營運穩定,年終獎金幾乎都在1至2個月。

104人力銀行表示,今年景氣開高走低,企業年終依然保守,平均年終1.16個月雖比去年小幅成長,但仍是四年來次低。一般製造業員工說,年終獎金如變少就只能省吃儉用過年,年夜飯少幾道菜、紅包少發一點。

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快速,非常願意花高薪挖角台灣人才,例如大陸LED第1大廠三安光電,開出的挖角薪水是台灣3倍以上。有傳言指出,三安挖台灣人才的方式是:先問對方現在薪水是多少新台幣,然後開一樣數字,但卻是以人民幣計價!也許挖角薪水沒有傳言中5倍那麼高,但是高於現在薪水3倍,是一定拿得到的行情價。

 

《轉型突破困境 台灣電子生存之道》


「競爭、規模、微利、困境」,相當足夠形容台灣電子業的處境。中國、台灣電子業者捉對廝殺,台灣電子業業者明顯均敗下陣來,至今,唯一倖免於難的恐怕只有台積電、聯發科等產業龍頭。該如何轉行尋求突破困境的生存之道呢?


@預見科技 台灣電子業的大機會

行動裝置的崛起,帶動電子產業邁入後PC時代;而隨著行動運算的普及與深化,不僅人們的生活出現重大轉變,產業生態也面臨巨大挑戰。如今台灣電子業面臨困境已不再是新聞,台灣的未來機會在哪裡?下一個破壞式創新是什麼?才是大家關心的焦點。

今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點名未來改變人類生活與全球經濟的12項破壞性科技,包括:行動網路、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器人、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下世代基因體、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先進石油和天然氣探勘及開採,以及再生能源。其中,排序愈前面的項目,預估的經濟影響規模也愈大。尤其以行動網路、物聯網、雲端等領域,聚焦在發展智慧城市的新興產業,正是台灣電子產業著力布局所在。

轉型的確不易,台灣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走代工之路,也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代工利潤微薄,當然要往更高附加價值的品牌發展;另一派卻說,代工仿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如果好好做,還是可以穩定賺錢。但不論支持哪一派論點,個人電腦產業在行動運算破壞式創新的衝擊下,成長力道正在快速消失,儘管個人電腦不會就此宣告死亡,但產業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這是業界的共識。

三立iNEWS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全球財經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