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攻頂塞車!登山客等太久凍傷 一週7人喪命

(中央社加德滿都25日電)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攻頂之路大塞車,由於攻頂人數眾多,登山客必須冒著凍傷和高山症風險,排隊好幾小時才能站上世界最高峰。官員指出,過去一週內已有7人不幸喪生。

▲聖母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被許多登山客當作目標。(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聖母峰頂附近大排長龍的景象常見嗎?

沒錯,聖母峰嚮導說在登山季這個景象很常見。嚮導服務公司七峰跋涉(Seven Summits Treks)董事長明格瑪.雪帕(Mingma Sherpa)說:「通常會有很多人。」他還說,有時候登山客為了登頂,要排20分鐘到1個半小時不等。

通常要取決於適合登山的天氣能維持多久,因為登山客需要避開會阻礙他們行進的強烈高速氣流。

明格瑪.雪帕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如果(穩定的天氣)持續一週,那峰頂就不會很擁擠。但有時候只有2、3天的話,就會非常擁擠。」因為所有登山客在同一時間都想要攻頂。

這也不是聖母峰攻頂人潮第一次登上頭條。2012年,德國登山客杜吉穆維茲(Ralf Dujmovits)從遠處拍下,綿延幾公尺排隊登上聖母峰的照片,在網路瘋傳。

●攻頂人潮過多危險嗎?

杜吉穆維茲說,登山客大排長龍等待攻頂可能會有危險。他曾在1992年攻上世界之巔聖母峰,且6度攀登這座海拔超過8000公尺的高峰。

他說:「當人們必須排隊等候時,就會有耗盡氧氣的風險,下山可能發生氧氣不足的情況。」

杜吉穆維茲1992年攻頂成功,下山時氧氣用光,他說感覺就像是「有人拿木槌敲我」一樣。

「我覺得自己幾乎不能再往前走了,我當時相當幸運,還能夠撐下去,最後安全下山。」

「當風速超過每小時15公里時,沒有氧氣根本辦不到…體溫下降相當快。」

●為什麼會發生大塞車?

專家說,近幾年攀登聖母峰人潮增加,因為長途遠征活動愈來愈受歡迎。

2016年登頂聖母峰的遠征隊嚮導齊默曼(Andrea Ursina Zimmerman)說,許多「大塞車」是未做好準備的登山客所造成,他們「不具備應有的體能條件」。

他們不只將自己的生命置於險境,還連同拖累帶他們上山的雪巴人(Sherpas)。

齊默曼的丈夫是登山嚮導諾布.雪帕(Norbu Sherpa),他回想有一次在海拔8600公尺處,一名登山客已精疲力竭,但執意要繼續攻頂,因此發生爭執。

「我們吵得很兇,我必須告訴他,他不只會危及自己的性命還會害到兩名雪巴人,他才肯下山。他連路都走不穩了,我們必須用繩索將他送下山,後來我們抵達基地營時,他很感激我們。」

●攀抵擠滿人的峰頂是何感覺?

諾布.雪帕登頂過7次。他說,尼泊爾這側的人相當多,西藏那側比較容易攀爬,但中國政府發的登山許可證數量較少,而且攀爬路線較不有趣。

尼泊爾境內、聖母峰南側的最後一座山脊只有一條固定繩。他說,當人很多的時候,「會有兩列隊伍,一列是往上爬的,一列是下山的。每個人都繫在這一條繩索上。」

他還說,最危險的地方通常是下山。很多人逼自己攻頂,但一旦他們到了目的地後,「他們下山時就失去了動力和力量」,尤其是他們意識到下山之路既漫長又擁擠。

●值得攻上聖母峰頂嗎?

杜吉穆維茲說,儘管過程很累人,但攻頂成功會有「徹底解脫」的感覺。

不過他也說,不管有沒有登頂,安全下山才是最重要的。

他說:「這幾年來,在下山的時候我失去許多朋友,許多意外就是發生在下山途中,因為人們注意力不夠集中。尤其是聖母峰,有太多人上上下下了。」

「真正的峰頂其實是在基地營後面,當你回來時,真的會有終於辦到了的開心感覺。」

許多遠征隊嚮導強調,雖然真的很值得攻頂,但一定要具備良好的體能狀態,選擇在適當的時間攀爬,這些都對降低風險有很大的幫助。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20240508】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