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會自己好嗎?醫搖頭:出現「2高」未來恐變尿床大人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小二男童有尿床問題,有天還一個晚上尿濕8件褲子而被母親責備,還因此不敢參加暑期夏令營。醫師表示,許多家長都以為「尿床很正常,長大就會好了」,這是錯誤的觀念,有孩子一直到就讀國中還會尿床;尤其「尿床年齡高、頻率高者」,未來成為尿床大人風險也會攀升,不可不慎。

▲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說,依據國際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有5至10%的學齡兒童受尿床疾病影響。(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替上述患者診治的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表示,男童每晚睡覺時總是怕尿床而睡不好,甚至起床後發現自己尿床,只好主動去洗澡及把尿濕的褲子藏起來,掩蓋自己尿床的事實。近期,學校將於暑假期間舉行3天2夜夏令營,男童擔心尿床症狀被同學發現,不但不敢參加,甚至連通知單都不敢帶回家。之後該名男童接受「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治療後,夜間尿床的症狀皆獲得改善,也鼓起勇氣參加夏令營,

尿床又稱為夜間遺尿症,即在睡眠期間膀胱發生無意識排尿。楊緒棣指出,臨床上認為造成夜間尿床的主要原因可分為3類,包括「夜間多尿症」睡眠時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量過多;「膀胱過度活動」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大腦覺醒中樞異常」一般人夜晚膀胱漲尿時,會刺激大腦讓人產生尿意而排尿,若大腦感覺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樞會自行決定排尿,形成尿床。

楊緒棣指出,依據國際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有5至10%的學齡兒童受尿床疾病影響,其中男生尿床的比例較高,大約是女生的1.5倍到2倍。若不分性別,則每100位五歲的兒童中就有15至20位有尿床現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泌尿科主任王大民說,依據目前學齡兒童約140萬人推估,受尿床困擾的孩童約有10萬名。

國內許多家長對於尿床的概念仍停留在「自己會好,無需治療」的錯誤觀念,因此許多孩童出現夜間尿床症狀時,害怕被家長責備或同儕取笑而不敢說出口,尿床的陰影造成孩童心理的創傷與自卑。

王大民說,學齡兒童中有5至10%有尿床問題,有些孩子一直到12歲都還是會尿床,大部分會慢慢好轉,但其中1%不會自己好。楊緒棣表示,尿床經治療後有9成患者能治癒,剩下的1成病患只能改善症狀,到長大成人還是有尿床困擾,楊強調,「年紀越大、尿床頻率越高者」,未來成為尿床大人的機率就愈高。

為扭轉大眾對於尿床的不當觀念,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藉由2019年「世界尿床日」呼籲家長重視孩子尿床問題,尿床可能影響孩童社交、心理狀態,甚至是學習效果,該學會提醒,「若孩子已經6歲以上」、「每月仍然夜間尿床2次(或以上」、「夜間尿床症狀長達3個月(或以上)」,也就是「623」口訣,應找出病因,及早至兒童泌尿科或兒童腎臟科就診檢查。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之精彩完整版重現】溫朗東爆徐巧芯大姑劉向捷遇渣男變詐騙犯!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