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醫療資源?健保署揭14萬筆頭部電腦斷層 恐4成白做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有頭痛問題就照電腦斷層?有些時候可能是非必要檢查?健保署近日運用人工智慧(AI)科技開發NLP模型,針對放射診斷的檢查,在14萬筆頭部電腦斷層(CT)檢查報告發現,與疾病無直接相關的異常率高達約40%。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該模型未來將協助審查作業的精準化,並透過資訊回饋與醫界共同合作,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電腦斷層檢查示意圖。(圖與新聞內容無關/翻攝自網路)

健保署表示,全民健保自開辦以來,即收載全國性醫療費用申報數值型結構化資料,其中每年門診申報達3.6億件,住診也有344萬件,並自103年起鼓勵特約醫療機構上傳檢驗與檢查等非結構化文字型報告,截至108年7月,已累計收載檢驗檢查報告24.7億筆,資料量可謂非常龐大。

為使健保醫療費用審查作業更為精準並且提高效率,並減輕3,500位審查醫藥專家每年約需完成260萬件專業審查案件的負擔,運用檢查報告資料可以更全面的評估檢查的必要性,精準篩選執行量異常的醫院或醫師,再經由專業審查以合理給付醫療支出,增加審查效率。

健保署表示,從健保大數據分析,在各項檢驗檢查醫療費用最高的項目為CT,並以頭部為最常執行的檢查部位,約占CT檢查次數的40%,健保署因此優先將AI科技運用於放射診斷檢查報告分析,以自行開發頭部CT檢查報告NLP模型,訓練機器學習專家標註及判讀的結果,並選取107年第2季醫院上傳CT頭部檢查報告1,000筆為模型資料,由電腦進行檢查報告病灶標註及報告分類的任務,結果顯示,NLP機器學習分析模型分析的結果與專家判讀結果比較,正確率達99%。

▲健保署長李伯璋今日表示,NLP模型模型未來將協助審查作業的精準化。(圖/記者楊晴雯攝)

健保署視察賴秋伶說,該署進一步分析,運用NLP模型分析107年第4季14萬筆頭部CT檢查報告,結果顯示約有4成左右的檢查結果是與疾病無直接相關的異常,其可能因疾病排除或治療後追踪的檢查所致,但也有可能是不必要的檢查。她說明,需要治療和追蹤異常的情況包含梗塞、血腫、腫塊效應;與疾病無直接相關的異常則如動脈硬化、腦白質病變、自然老化等。

依據健保大數據分析,108年(1至6月)全台各特約醫院門診(不含急診)執行CT及MRI檢查,約有2.3萬件(占率3%)主次診斷都屬於初級照護(如頭痛、關節炎、咳嗽等),健保署將把執行量異常的報表回饋院所醫師,與醫界共同合作,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與浪費,也會運用自行開發的NLP模型進行輔助分析。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檢驗檢查不斷上升,這是現代醫療的趨勢,健保給付金額排名前三名,第一是電腦斷層、其次為超音波、磁振造影,因為用的是所有保險人員的資源,所以才研發該模型提供給醫院的異常數據作善意提醒,他強調,該署對醫療專業是尊重的,站在民眾角度思考,必要的檢查當然要作,但不必要時,別讓民眾暴露在太多輻射照射下,且能減少健保資源的浪費。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徐巧芯柯文哲一起被告!國民眾黨支持度崩跌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防堵詐騙集團!陳建仁宣布推動「打詐新四法」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