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市長一個人,又重新定義了兩岸關係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董立文(新新聞)

很多人批評柯文哲的兩岸論述沒有系統、粗糙與矛盾。重要的是,誰都可以從柯的講話內容中,各取所需加以推演與詮釋。這才是這場博弈好玩與危險的地方。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後,共產黨與國民黨忙於檢討反省與療傷,民進黨則忙於立委補選與規劃總統大選布局。從國民黨新主席朱立倫的就職演說、民進黨主席召開第一次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會議結論,以及中共剛召開的全國「二○一五對台工作會議」內容來看,紅、藍、綠三個黨的兩岸主張,都在維持與鞏固基本盤,似乎還未到提出創新意見的時機。

某種程度,現階段正處於兩岸論述的「空窗期」,台北市長柯文哲正好填補了這個空隙。

「亞洲價值」辯論因金融風暴戛然中止

柯文哲接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專訪,他暢談了兩岸、台美與亞洲的歷史文化等議題。其話題豐富又具爭議性,充分發揮點火的效應,讓紅、藍、綠三個政黨在第一時間都選擇避其鋒、停看聽的的態度回應。

其實,這種回應態度是對的,因為任何想用統一/獨立或民族主義/殖民主義二分法來批判柯文哲的人,不見得討得了便宜,如果議題持續發酵擴散,炮火反而可能傷到自己;因為隱藏在後的是傳統/現代或東方/西方的大辯論。柯文哲陣營,發言人也先拋出了個「殖民現代性」,柯文哲本人又轉個彎提出「文明深化論」。

談到中國與美國的比較,以及台灣、新加坡、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四個地區文明優劣的問題,最近的要回到一九九○年代的「亞洲價值」大辯論,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讓這場辯論達到高潮,當時李登輝總統與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topher Patten)站在一起,捍衛普世價值「肯定」殖民成績;中國總理李鵬與新加坡政治領袖李光耀站在一起,提倡亞洲價值批判西方帝國主義。雙方二對二廝殺的過程,產生了一大批專題評論與學術論文。結果,一場亞洲金融風暴讓這場大辯論無疾而終──飯都沒得吃也就不談價值了。

▲柯文哲一直非常敢言。(圖/取自柯文哲臉書)

北京不願台灣捲入東西價值辯論

到了二十一世紀,先有胡錦濤的「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對抗,後有習近平的「亞洲主義」與美國的「亞太主義」抗衡;其實,二者都是亞洲價值辯論的翻版與延伸。只不過,這一次由於中國內部新疆與西藏的問題,讓自己陷入已持續十年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大辯論,海內外的「後殖民主義」與「中國的東方主義」批判,已經讓中國官方的理論學術界難以招架。

特別是香港又爆發要求直接民主的「雨傘革命」,值此多事之秋,北京絕對不會希望兩岸關係又被拖進這種辯論裏。原因在於中國與西方的少數/多數、弱勢/強勢與邊陲/中心的民族主義統獨觀,很容易被比照為台灣、香港、新疆、西藏與中國的少數/多數、弱勢/強勢與邊陲/中心的後殖民批判論。對中共而言,這麼做不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讓事情更加複雜化。北京最不願意看到的是,台灣的問題與美國、新加坡或香港攪和在一起──對了,柯文哲還提到越南!

對照起來,柯文哲提到的兩岸問題就變成小菜一碟。所謂的「兩國一制」,柯的意思應該是以民主與文明來縮短兩岸差距,這與一九八二年蔣
經國總統提出的「一國良制」是同個意思。當然, 柯文哲後來補充說, 北京一聽到「 兩國」就會「中邪」,那他以後就不講「兩國」多講「 一制」 。這也算是一種讓步, 起碼他沒有否定「 九二共識」,只是大談「一五共識」。北京可以用毛澤東「二合為一」辯證法自圓其說。

很多人批評柯文哲的兩岸論述沒有系統、粗糙與矛盾,但這是政治。柯文哲是政治人物,不是學者專家。沒有系統、粗糙與矛盾的同義詞是包含性大,沒有細節與正反並存,重要的是,誰都可以從柯的講話內容,各取所需加以推演與詮釋。柯文哲的論述可能會傷害自己,更可能打擊到別人;可能喚起共鳴,也可能被人撻伐;輸贏難以計算,效應無從評估,這才是這場博弈好玩與危險的地方。

柯P把自己變成沾灰豆腐

於是,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 要從柯的談話整體內容來看他想表達什麼,目前暫不評論;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不瞭解完整內容,我們對兩岸關係基本立場是明確的」;朱立倫說了一句「 兩岸關係要長遠考量」 後, 轉身就走。看來,柯文哲把自己變成一塊沾了灰的豆腐,打不得吹不得捧不得。在政治算計上,對於這座自走炮,眾人只能祈禱他不要打到自己,因為如果與他對幹,打贏了沒獎賞,打輸了要賠!這才是最令人頭疼
的地方。

關於中國,柯文哲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是:「如果問我『一中政策』,我的問題是什麼是一個中國?你必須告訴我一個中國像什麼?」「相較於統一,自由民主的台灣更符合中國的利益」、「這種說法傷害許多中國人的感情,但文化差距確實存在」、「中國大陸政府的成就難以想像,值得尊敬」。

這些論述沒有系統卻方向明確、粗糙又貼近民意、矛盾而相剋相生。無論他的話對錯好壞,在三黨的兩岸論述緘默之際,柯文哲一個人又重新定義了兩岸關係。(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曾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歐亞學會研究部主任、副執行長。)(更多相關資訊,詳見1457期新新聞,或新新聞官網

加入 @setn 好友

2024西港刈香甲辰香科武陣大會師 台灣第一香🚨直播搶頭香🚨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