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苦等合適心臟移植!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挽救一命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心臟移植是現行醫療治療末期心臟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是因為捐贈者短缺,早期多數患者等不到換心就器官衰竭而死亡。目前新型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治療方法成了患者續命關鍵,等待心臟移植最長能夠維持12年,裝置該輔助器後2年存活率統計可達80%以上。

▲心臟衰竭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呼吸困難,也會出現胸痛、水腫、心搏過速等情形。(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pixabay)

一名70多歲的林先生因心肌梗塞合併心因性休克送醫,被醫師宣判需要緊急換心,但卻無合適心臟,在等待移植的過程,只能先裝上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迄今林先生還在等待適合的心臟,不過生活品質良好,步行至超市買菜也沒問題。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表示,依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每年等待心臟移植患者約200至250人,但僅約80至90人接受換心,約60至70人死亡退出等待。超過一半以上的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在等待心臟移植的過程中,因心臟衰竭引起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心室性心律不整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博順說,心臟衰竭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呼吸困難,發生在平躺時,需藉由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稱作端坐呼吸;於夜間睡眠時發生,則稱為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可使用枕頭支托抬高頭胸部來減輕這種症狀;也會出現胸痛、水腫、心搏過速,以及因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出現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作惡夢、失眠或頭暈。

蔡建松說,三軍總醫院心室輔助器團隊自去年10月迄今已執行共13例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裝置,術後病人端坐呼吸症狀可立即獲得改善,再加上藥物的治療,均可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持續於門診追蹤。

▲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成為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續命關鍵。(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蔡建松表示,若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病人,可以進入心臟移植等候名單,此類病人的移植存活率也都相當不錯。若不符合移植標準,則考慮將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治療方法當成終極治療法,雖無法接受移植,但卻可免除心衰竭的併發症,達到一般正常人的日常活動程度。

許博順說,過去為延長低心出量病人心臟移植前的等待時間,健保於2011年10月健保已給付「短效型心室輔助器」,輔助心臟維持運作,但其時效限制約只有1至3個月,3個月存活率約30至40%。使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的患者,術後必須住院加護病房密切觀察長達60天以上,直至心臟移植方可脫離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以及呼吸機,恢復正常生活。因短效型心室輔助器的效益有限,日前經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決定,決議新增給付「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