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西山水(二一) 荊州博物館(上)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肖霞客/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荊州古城因三國而聞名,但其實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戰國,當年楚國國都「郢都」亦在目前的荊州境內,古老的荊州橫跨了近三千年,吳越楚文化都曾在此留下豐富的歷史證據。而在此發現的考古文物資料多達13萬件,而這些文物主要收藏在「荊州博物館」,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荊州博物館1958年闢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一座融合陳列展覽、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其中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和稀世珍品的有200多件。

博物館有八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常設展館,分別是《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青銅文化展》、《館藏瓷器精品展》、《荊州楚墓出土玉器展》、《荊州出土古代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楚漢織繡品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本文將介紹前五個展館,後三個展館內容,將在下一篇文章介紹。在荊州博物館中,能夠觀賞到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飾;有品質堪稱中國之最的戰國絲綢;還有寒光閃爍、成色如新的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的戰國秦漢漆器,是中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博物館還藏有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何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楚和秦漢簡牘藏量居全國之首;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西漢古屍。

根據荊州博物館官網的介紹,江漢平原包涵了長江中游與漢水流域的廣袤地區,作為古代中國的區域文化中心,一直是物阜民豐、九州通衢、兵家必爭之地。經過春秋爭霸和戰國征伐,楚國成為「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的第一大諸侯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楚文化,對秦漢時期中華民族的大融合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青銅器—中國古代先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江漢平原楚漢青銅文化展》展出的是江漢平原考古發掘出土古代青銅器中的精華。展出的銅器相當多,本文僅呈現過去比較少見的精品,

玉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玉進入了發展的頂峰。荊州在東周時期是楚國的都城所在地,迄今為止已發掘的楚墓有六千座以上。在這些墓葬中,出土了相當多的玉器,品種主要有璧、環、璜、龍鳳形佩、管、珠、劍首、印章等。這些玉器按用途大致可分為禮玉、佩玉、葬玉和實用玉四類。2006年以來發掘的熊家塚墓地和院牆灣一號楚墓,集中出土了大量玉器,《荊州楚墓出土玉器展》呈現這段戰國時期的考古發掘品,其中不少是精品佳作。

春秋戰國時期,迫切需要更為廣泛的書寫材料和更為簡便的書寫方法。以竹木為載體、用筆墨書寫的文字便在這一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在各類載體及字體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把竹、木截劈成窄長條,叫做「簡」,把竹、木鋸解為較寬的長方片狀,叫做「牘」。荊州的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戰國、秦代、西漢時期的簡牘,《荊州出土古代簡牘文字展》展示的是歷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簡牘資料的代表篇章。

中國是瓷器的發祥地,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在東漢,至隋唐、五代逐漸成熟。宋代是制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元代青花、釉裡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和發展了宋、元時期制瓷傳統,宣德、成化青花製品尤為突出;清代粉彩、鬥彩瓷器,風格古雅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所制瓷器更是出類拔萃。瓷器的藝術之美在於器形、紋飾和釉色。荊州地處江漢平原,留下了十分豐富的古代瓷器,《館藏瓷器精品展》展示這些瓷器精品。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古色古香的荊州博物館外觀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簠(音輔)呈長方形。蓋與器的形狀、大小對稱,合則為一體,分則為二器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簋(音軌)圓腹、早期多無簋蓋,晚期則加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銅勺,可用於勺水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壺之形狀差異相當複雜,其多為圓腹、獸耳銜環等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銅虎尊,虎首微昂,獠牙利齒,短尾上卷,蓋頂的鳥形鈕與虎背連為一體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敦」其基本形制是上下內外皆圓,蓋與器相合成球體或卵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銅鼎,此鼎的角細長,鼎身沒有裝飾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鏤空銅簍一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鏤空銅簍二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銅戈,上方有人形圖案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甗(音偃)可分為上下部分,主要用於蒸飯,用法如今之蒸籠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盉(音和)碩腹、斂頸,有蓋、蓋多繫有鏈、三足或四足不一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鵝形爐、長方形爐可掀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古人「打樁」的器物模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虎鈕錞于」,在恩施土司城見過此雕塑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古墓出土的陶俑與陶灶,古樸且饒富趣味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古墓出土的陶俑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明清時代的瓷器,上有人物與花朵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明清時代的瓷器,上有龍紋及花朵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元朝的釉裡紅鳳舞鐘枝菊花盞罐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東漢陶屋,可見四周有圍牆與角樓,入口有門樓,中心有三棟房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東漢陶井與豬舍,還見到兩頭豬及養豬人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古代竹片,黃色為原件,白色為文字說明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細長的竹簡與說明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三個精美的玉壁,壁上有乳丁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三個直徑不同的玉壁,壁上有祥雲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人臉玉器,很少見到這種玉器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龍形玉珮,上方還有個人站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造型特殊的玉蟬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整套的人身玉飾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覆蓋臉部器官的玉器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龍形玉珮,上面有孔可以穿繩的佩飾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一組龍形玉珮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三個大小不同的動物玉珮

刊登鄂西山水系列文章時,不幸發生武漢疫情,特別是受害最深的湖北省民眾,期盼盡快戰勝疫情,使得社會大眾能盡快遊覽湖北的好山好水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賴清德國防外交就定位!美軍證實41人駐台2024.04.25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