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的肺炎!有「頓音型咳嗽」反覆發燒 小心黴漿菌作祟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最近全球大流行,相關報導搶占大部分的版面,但會侵襲人體的可不僅新型冠狀病毒,其他病原體也沒閒著。其中「黴漿菌肺炎」一整年都可能感染人群,5~25歲是主要感染年齡。又被稱作「會走路的肺炎」,是因為患者症狀通常不嚴重,很少臥床。

▲家長表示,幼童感染黴漿菌之後全身無力、發燒,並出現頓音型咳嗽,感覺有很多痰。(圖/讀者提供)

黴漿菌感染後沒有免疫保護能力,所以之後很可能發生重覆感染。傳染方式是以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經由親密接觸所形成的,因此學校、托兒所及家庭中是最容易被傳染的地點。

耳鼻喉專科醫師張益豪指出,黴漿菌肺炎以秋冬、冬春交替之際最盛行,會透過飛沫和鼻腔分泌物傳染,侵犯的年紀多為3歲以上孩童和年輕的成年人,但近年臨床發現,嬰幼兒和年長者的感染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在團體中更容易傳播。

▲和感冒最明顯的差異在於,黴漿菌會造成「長期、不間斷的咳嗽和發燒」。(圖/讀者提供)

到底甚麼是「黴漿菌」?是黴菌的近親?張益豪醫師說,黴漿菌其實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細菌,早期發現於氣管內的上皮,由於潛伏期長,感染之初可能會有類感冒的症狀,但與感冒最明顯的差異在於,黴漿菌會造成「長期、不間斷的咳嗽加上可能發燒」,最後恐導致中耳炎或其他器官的病變,甚至引發非典型肺炎。

張益豪醫師分析,黴漿菌所引起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太一樣,除了呼吸道症狀,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出現不適,包括頭痛、喉嚨痛、全身無力、發燒、噁心等,持續1~3週以上,少數感染黴漿菌的小孩甚至會感覺關節痠痛。

一般來說,患者一開始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無力等症狀,2~5天後咳嗽跟著來,起初大多沒甚麼痰,後來才會出現白色黏痰或帶血絲的膿痰,恐持續3週以上。可能伴隨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耳痛、嘔吐、腹痛、結膜炎、皮膚疹等等。

▲防範黴漿菌感染,張益豪醫師呼籲勤洗手、戴口罩、少去公共場所。(圖/張益豪提供)

張益豪醫師提醒,小孩子感染黴漿菌後比成人更容易發高燒,但流鼻水的現象不常見,而是出現「頓音型咳嗽」,較一般感冒的咳嗽聲來得重,持續長達1個月。多數黴漿菌病例預後良好,少數病例會演變成無菌性腦炎、脊髓炎、溶血或心肌炎,極少數患者會因腦部受損而留下永久後遺症。

黴漿菌肺炎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病患的排菌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經常引發學校、家庭或社區的群體感染。張益豪醫師呼籲,如果孩子有咳嗽、反覆發燒的情況,應儘早就醫治療,防範之道如同對抗武漢肺炎:勤洗手、戴口罩、少去公共場所。

▲防範黴漿菌感染,張益豪醫師呼籲勤洗手、戴口罩、少去公共場所。(圖/張益豪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