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外交官:疫情改變世界 一定程度去中國化

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袁南生近日受訪時表示,這次疫情將改變世界秩序,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轉向「逆全球化」,持續了數十年的中國戰略機遇期轉向一定程度的「去中國化」時期。

▲圖為2013年,時任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袁南生在美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圖/中央社/中新社提供)

近日由「財經」雜誌主筆馬國川訪談袁南生的文章,在鈍角網等中國多個社群媒體轉載。袁南生曾擔任中國駐印度、美國等國外交官,回國後曾任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副會長。

袁南生談到,有些中國人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國外抗疫情勢,要別國「抄作業」,這和某些人對國外缺少瞭解有關,也和這些年來「虛驕自大之氣的浸潤」有關。

他認為,應對疫情,中外各有其成功之處。不管哪個國家,應對疫情既要講科學,也要講國情。

袁南生說,可以高度肯定中國抗疫成績,但對於其他國家的疫情幸災樂禍則是極端錯誤,甚至有人預言這次疫情是中國崛起的「歷史機遇」,更是戰略誤判。

至於海外有對中國「追責」之聲,袁南生表示,國際上沒有因病毒起源和蔓延被追責的先例,這種說法「有的是為了甩鍋,有的是抹黑中國,有的是希望借此撈取利益」。

被問及這次疫情對於世界格局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袁南生說,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轉向「逆全球化」;中美戰略合作關係轉向美國所說的中美競爭對手關係;持續了數十年的中國戰略機遇期,轉向一定程度的「去中國化」時期;優勢互補的國際大分工,轉為價值觀認同的國際合作。

此外,袁南生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很可能趨向於弱化、虛化,美國和盟友有可能另起爐灶,圖謀將中國排除在外。

但他認為,中美不太可能脫鉤,包括科技脫鉤、投資脫鉤、產業脫鉤、教育脫鉤、人才脫鉤等,只要經貿往來脫不了鉤,中美就不可能脫鉤。

袁南生表示,中國要避免與美國最壞的局面發生,一是要保持戰略清醒,認清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特徵沒有變;二是保持戰略耐心,防止急於求成;三是守住戰略底線,既韜光養晦,更奮發有為,維護好國家核心利益;四是防止戰略誤判,尤其要防止對美誤判,不要認為美國已衰落。

他強調,要看到美國和中國相比仍在發展,並沒有衰落。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將繼續擁有科技霸權、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仍然是世界第一地緣優勢大國、農業大國、教育大國、科技大國和資源大國。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直播中LIVE】賴清德、蕭美琴520就職典禮節目及主持人發布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