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斷橋事實報告 3年半未檢測、13鋼索鏽蝕恐是關鍵

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

去年震驚國內的南方澳斷橋事件,造成6人死亡。時隔7個月,交通部懲處尚未出爐,運安會5日率先提出事實資料報告,調查顯示,南方澳大橋事故發生前,已有約3年半未曾進行橋梁檢測作業。事發後,發現有一條吊索上下未使用的線孔位置不一致、橋面瀝青鋪面比原規劃厚達2倍,還有13條鋼索鏽蝕影響,都是後續調查重點。

▲運安會公布事實資料報告。(圖/記者陳宜加攝影)

108年10月1日上午9點30分,南方澳大橋橋面斷裂崩塌,橋體包括橋面板、橋拱等向下墜落掉落到南方澳漁港航道內,當時橋上一輛台灣中油公司油罐車正經由南方澳大橋前往南方澳漁友漁船加油站,亦隨斷裂橋面墜落並起火燃燒。

墜落橋面並壓毀3艘停靠於南方澳大橋下的漁船,這起事故總共造成6名船員罹難,9名船員、1名油罐車駕駛員、3名執行搶救人員受傷。運安會歷時7個月,5日對外發布事實資料報告,預計9月完成調查報告。

運安會專任委員郭振華表示,當天清晨蘇澳氣象站測得花蓮1小型有感地震,上午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中度颱風米塔位於基隆北北東約260公里海面,持續向北移動;上午10點當時氣溫30.7度,瞬間最大風速10.1公尺/秒。

橋由宜蘭縣政府代辦施工,85年開工、87年完工,使用21年,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設計監造,立永營造公司施作,橋為雙叉式單拱設計,包括主橋拱架、吊索、端錨系統、橋面大樑等,總共有13條鋼索銜接拱圈拉住橋面大樑,兩端為支撐點。

根據監視器畫面,9點30分02秒,橋體及主橋拱圈出現異常震動,之後橋體開始稍微下沉;隨後8號吊索套管上端向下墜落、2、3、4、7號吊索套管陸續向下墜落,西側橋體先滑落橋墩之後,東側橋體亦滑落橋墩;向下墜落橋體碰觸海面,主橋拱圈停止上下晃動。

▲運安會公布事實資料報告。(圖/記者陳宜加攝影)

主橋拱圈向南傾倒約8度,橋面大梁拆除後由西側至東側分別13個節塊,主要斷裂面在中央位置附近,距西側橋墩約62.9公尺。運安會同時進行鋼絞線拉伸試驗,取樣選定4.5公尺鋼絞線,包含正常與生鏽的鋼絞線,以及事故錨頭非破壞探傷檢測、橋面瀝青鋪面鑽心取樣等工作。

運安會調查,橋梁10號吊索所使用14孔錨頭,各留有一個未使用的線孔,但上下錨頭未使用線孔並不一致,郭振華指出,通常會留有一個線孔不使用,但上下錨頭為使用線孔沒有對在一起,且挑選位置不是正中間,在力學上面可能造成力源分布不均勻,只有發現10號鋼索有此現象。

另外,瀝青鋪面經檢測厚達平均16公分,比原本鋪面規劃厚了2倍,可能增加80公噸重量,增加的重量是否加重橋梁乘載負擔、加速橋面劣化,後續仍須調查。初步估算橋面總乘載力量3500公噸以上。而13條鋼索鏽蝕狀況可能是斷橋關鍵,運安會記錄每一條鋼索鏽蝕狀況,將是後續調查重點。

運安會調查,94年至108年共有60項橋梁維護工程,多以小額採購方式辦理,與主橋結構相關維護工程,共計橋梁油漆工程2次、橋面鋪面工程1次。

檢測方面,90年至105年,由宜蘭縣政府共辦理7次南方澳大橋定期檢測作業檢測,依運研所台灣地區橋梁資訊管理系統規定項目辦理勘查,並針對橋梁各項設施做DERU(劣化程度等級、劣化範圍、劣化情況對橋梁結構使用性及用路人安全性對橋梁之重要性、處置急迫性)評比。但自105年4月28日後,南方澳大橋未再辦理過橋梁檢測作業。

運安會主任調查官王興中表示,因為管理單位不斷轉移,宜蘭縣政府後轉給台灣港務公司為管理單位,105年接管後沒有單位未再檢測。根據現行法規,橋梁每兩年要做一次檢測。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