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怎能穿細肩帶?母親只能隱沒在女兒、媳婦角色背後

記者花芸曦/台北報導

母親是什麼樣的角色呢?曾有人形容,媽媽是無法辭職的全職工作,真正當了母親之後,喜悅也有,但更多的是社會包袱。由時報出版的《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一書,作者羽茜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媳婦和媽媽,透過寫作、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之中,理解那些我們身上都有的壓力和眼光,尋找有可能屬於媽媽的自由。

▲母親應該是件喜悅的事情,卻往往誤了符合社會期待而成了枷鎖。(圖/生鮮時書授權使用)

當我還住在老家時,我的母親常常會跟我抱怨:自從當媽後,十幾年來她毫無自由,要顧我們這些小孩和老公,她覺得好累。我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結婚生子了,在一個還很稚嫩的年紀,一口氣從女兒的身份變成了媽媽、媳婦、老婆。

她是一個很傳統的婦女,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南部家庭,早早放棄學業,賺錢供自己的兄長唸書、補貼家用,我外婆偏心男孩,她在家的地位一直不如哥哥和弟弟,要將自己的位置放得很卑微。後來遇到我爸,兩人結婚,馬上從一個聽命父母的女兒,變成以夫為天,以婆家為主的太太、媳婦。再後來,哥哥和我出生了,她又繞著我們兩個小孩團團轉。

婚後,娘家那邊有任何家務事,她也會當個孝順的女兒回家幫忙,四種身份充斥著她的大半輩子,她一生都在為別人付出,甚至可能會在我哥結婚生子之後,會繼續扮演婆婆、孫子的阿嬤,為兒孫燃燒下輩子。若沒意外,她大概會繼續這樣活著,但在我大學離家後,開始出現變化。

我離開家裡後,突然失去一個要照顧的對象,她的生活翻天覆地。母親出現孩子離巢期父母會出現的現象,一直試探自己回家的可能、生活沒有重心、對剩下的家人掌控欲更強。從那一刻開始,她才知道,她的世界很容易就被瓦解,當她不再是某某人的母親後,她還能是誰?

▲媽媽的自由一書,闡述不少家庭主婦的心聲。(圖/翻攝自博客來)

找回「妳自己」

我母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一個女人的生活該有什麼才叫圓滿?社會加諸在女人身上的期待太多了,期望妳做好媽媽,又要做好太太,面對娘家跟婆家,還要當好女兒好媳婦,更別提面對職場,還有其它挑戰。從什麼時候開始,她要為了這些而活?

《媽媽的自由》一書中有寫到,我們內心中有一個假想的監獄。這種理論被稱為「圓形監獄」,這理論描述的是一堆囚犯被關在一個四周都是透明牆的牢房內,獄卒就在最中心的高塔,隨時能從制高點、透過透明外牆去監視囚犯的一舉一動。

獄卒能看見囚犯,囚犯看不見獄卒,完全不知道獄卒人在哪裡,只能一直猜想他現在是否正看著自己,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有否符合獄卒規定而戰戰兢兢。「我們太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當妳越在乎他人的期待,妳就越難獲得自由。」

除了他人的期待難以擺脫外,最難的是放下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有很多故事和言論,從小就告訴妳,要怎樣才算是好女人、好媽媽。妳被要求必須做到像這樣,不然就不夠好,若是之後在婚姻或親子關係中出了什麼問題,矛頭就會指向妳身上,一遍遍指責妳:「就是因為妳沒做好,所以才會變成這樣。」

別想了,沒有不犯錯的人生,真的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原因也未必是妳不夠好。何必為別人的標準活得這麼累?小時候我跟哥哥犯錯,我母親常常一邊打我們,一邊口裡唸叼著她教子無方。但誰說教子無方一定是她的責任呢?傳統社會裡,孩子哭鬧或走丟,大多數人會走過去問:「你媽媽呢?」或是「媽媽在哪裡?小孩都哭成這樣了,媽媽在幹嘛?」

為什麼孩子的問題,第一時間是找尋媽媽的蹤影?不知不覺在傳統的觀念裡,媽媽已經和孩子綁在一起了。我以前有個男同事,每天晚上七點半一定要準時離開公司去安親班接小孩,稍微慢一點他就心急如焚,有一次,主管想找他討論工作,但下班過了,已經快要七點四十,他語帶抱歉地說他要先去接小孩,回家再打給主管討論。

主管相當不滿,問他:「你一定要這麼早走嗎?小孩為什麼是你在接?媽媽都不處理的嗎?」男同事:「小孩的媽媽上晚班,下班都凌晨十二點了。」主管:「那怎麼不上早班比較好帶小孩?或是先等孩子大一點再上班?」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帶孩子一定得是媽媽去做?當家裡有經濟問題,媽媽也要出來工作補貼家用,但孩子需要照顧時,這也全是媽媽的責任嗎?孩子不該是兩個人的事嗎?這是兩人共同生的孩子啊。

「媽媽」兩個字代表妳生了個孩子,妳有一部份養育的責任。這是個稱呼,而不是枷鎖。每個「媽媽」的稱呼下,都是有名有姓,有真實人生的女人。為什麼要因為這個稱呼,而綑綁她們大半輩子呢?

▲結了婚以後,女人變成了兼顧媳婦、女兒、媽媽的角色。(圖/生鮮時書授權使用)

拒絕身份的約束

我認同「人要對目前的定位有所認知」這句話。生而為人,我們要對自己的身份有體認,為這個身份犧牲一些事是必然的。但作為一個母親犧牲的範圍究竟要到多少?《媽媽的自由》書中提到一點,成為母親後,會被限制穿衣的風格種類,萬一穿得較清涼前衛,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關心」。「都當媽了,就不要穿成這樣了吧?」成為媽媽,為什麼就不能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我們必須透過什麼形象包裝,滿足那些路人甲對於母親這種身份的想像嗎?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有個工作上的前輩,她的太太婚前是一名瑜珈老師兼業餘模特兒,生孩子前就常在社群平台貼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照片,生孩子後還是會打扮,只是也會抱著孩子或和老公一起入鏡。有一次大家聚餐,另一位女性前輩也剛好在場,看著前輩太太身上的細肩帶和迷你裙,語帶「關心」地對她說:「都當媽了,妳現在還穿這樣啊?」

細肩帶和迷你裙怎麼了嗎?為什麼當媽就不能穿這些衣服?身為母親,除了照顧孩子之外還不夠,還要圓滿大家對於母親形象的期待,從時間、言談、行為、衣裝,都要符合世俗認知中母親該有的樣子。我們有必要犧牲這麼多,連最原本的樣子都捨棄掉,只為了符合眾人的評價標準嗎?要記住一點,我們必須先是自己,當好自己,再來才能成為其他人。就算妳成為了母親,妳最根本的基底,還是妳個人本身。

▲作為媽媽雖然辛苦,但延續生命,也會培養出不同的自己。(圖/生鮮時書授權使用)

以母親的身份為榮

身為母親,必須受到這麼多的束縛規範,當母親難道沒有任何好處嗎?母親的身份,依然有它美妙的地方在。這本書也談到了,作者追尋母親這個角色的意義的過程。雖然講述了很多母親身份的偏見,但不代表我們在告訴大家:「不要成為母親就好了。」母親是給予愛的角色,同時也回收了很多的愛,在愛中要放下部分的自我堅持、去愛另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若妳能在這個角色中做到,那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就如同我們先前所說,不該以別人的期盼當成自己的成功。與其一聽到我們說的,就馬上退卻,不如去想想,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麼?不管妳做什麼選擇,當個全職媽媽也好、職業婦女也好,率真地做個酷媽也好,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以自己的選擇為傲。不管妳是什麼模樣,只要妳是個母親,都要記得,妳的身份極其偉大,妳孕育了一份生命,並給予許多的愛。

當母親的妳,也曾經是別人的女兒,從牙牙學語到摸索愛的意義,然後步入禮堂生下孩子,繼續摸索生命的延續。人生漫長,在妳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妳對於母親身份的認知也會不斷變化,最後妳依然會回歸自我,在孩子壯大並離巢那一刻,找回妳自己。

本文授權自生鮮時書/作者Tala K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讀書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大盤何時回到多頭格局?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