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與國民黨的戰鬥  李登輝自己說臺灣民主之路

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2016年出版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以「第一人稱、第一現場」方式,訴說政治史上的重要關鍵場合。在一篇「與國民黨的戰鬥」中提到,「因為是在已故蔣經國之後繼任總統,所以我的任期只剩二年,於是國民大會要於一九九○年再一次進行總統選舉,但此時的國民黨內部,有很多人發出〝不能讓李登輝作為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的聲音,也收到了〝準備發起政變來阻止我再選〞的情報。雖然此時因為我的先發制人而處置妥當,但只要情報收集稍有怠慢,事態發展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呈現當時政治情況步步驚心。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圖/大都會文化提供 淺岡敬史 攝)

出生於日治時期 一個台灣近代史上內外皆知的名字

書中一開始這樣描述前總統李登輝,李登輝,一個台灣近代史上內外皆知的名字,也是台灣政壇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

1923年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地主之家,李登輝並沒有因為富裕的家境而變得養尊處優,反而因為過早的自覺讓他從年少開始便苦於自我的追尋,這些思考生死的痛苦掙扎,最終都在他今日回首時,成了「成就他今日之我」的養分。

今年(2016年)已年屆93歲的李登輝(2020年,97歲),2011年底曾接受過大腸癌的手術,出院修養半年之後,便於2012年4月,秉持著「現場主義」的信條,展開了屬於他的環島「生「命之旅」,決心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台灣的每一個角落,用自己的雙眼好好看看台灣的美好與不足,也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傾聽人民的聲音。2013年,他在旅途中因為身體不適,又動了椎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可是之後他還是造訪了綠島。這樣的堅持背後,是什麼在驅使著他呢?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圖/大都會文化提供 淺岡敬史 攝)

在本書的後記中,李登輝說:我在今年(2013年)1月迎接了91歲的生日,雖然我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但我早就打算為了台灣和人民把接下來的餘生都奉獻給「第二次民主化」,這是我完成自己捨「我」奉「公」這種「我是非我之我」人生哲學的覺悟。

「與國民黨戰鬥」 已故蔣經國之後繼任總統 再任之路驚心動魄

前總統李登輝在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描述….

因為是在已故蔣經國之後繼任總統,所以我的任期只剩二年,於是國民大會要於一九九○年再一次進行總統選舉,但此時的國民黨內部,有很多人發出「不能讓李登輝作為國民黨黨主席候選人」的聲音,也收到了準備發起政變來阻止我再選的情報。雖然此時因為我的先發制人而處置妥當,但只要情報收集稍有怠慢,事態發展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因此只要第八任總統的選舉結果出來,我就要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所謂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指的是國民黨自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敗走台灣後,以「反攻大陸」為目的,也就是把奪回中國大陸當作目標,而針對一切物資進行的總動員。

國民黨雖然在一九四七年頒布憲法,但因為迫於政治現況,而透過此一臨時條款凍結憲法,讓國大代表開啟了「萬年國會」,於是不需通過行政院的同意,只要依據國家安全會議的裁決就能行獨裁之實。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該由誰來廢止 卻成了一個問題

但是,即使要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該由誰來廢止卻成了一個問題,這項條款原本就是由國民大會決定,所以只要再召開國民大會就好,但當時的「國民大會」卻是因為憲法遭到凍結而誕生的萬年國會。

「萬年議員」的年齡都已經相當高 其中還有無法靠自己步行的議員

這個萬年國會在一九四七年的第一次選舉中,從法定人數的三千零四十五人中選出了二千九百六十一人,任期雖然定為六年,但之後卻超過四十年沒有改選,所以這些成員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萬年議員」。他們的年齡都已經相當高,其中還有已經無法靠自己步行的議員。

拜託他們「放棄自身利益,從代表之位退下」

因此,要讓國民大會決議廢止臨時條款,就得先讓國大代表全數退職,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拜託他們「放棄自身利益,從代表之位退下」。

我只好轉換方針 用高額的退休金來換取他們的退休

而他們都是支持我、選我當總統的人,所以被自己所支持的總統勸說「辭職」,應該沒有人會感到愉快吧。但如果不這麼做,台灣就永遠無法走出獨裁體制。

於是我帶著總統府秘書長一一拜訪他們,不斷低頭拜託他們「為了國家好,請務必退休吧」。果然,如我所料,沒有人答應退休,所以我只好轉換方針,用高額的退休金來換取他們的退休。雖然全員人數超過六百人,但最後總算是成功說服。就這樣廢止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改選了萬年國會,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選出了新的國大代表。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圖/大都會文化提供 淺岡敬史 攝)

為了開拓國家建設的新局面 我也第一次試著召開「國是會議」

另外,為了開拓國家建設的新局面,我也第一次試著召開「國是會議」,讓在野黨、一般百姓和學者們一起加入。

何況國民黨本來就不支持我

此時黨內也傳來了像是「國民黨的代理主席讓外部的人來參與國家未來的決策,這已經超乎我們的忍耐極限了」這樣的聲音,但是,正因為讓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參加,才能取得國家長期發展的共識。何況國民黨本來就不支持我,就算我在體制內提出優秀的改革方案也無法執行,這是我從蔣經國時代的教訓中所得知的。

真正重要的是人民 傾聽人民的聲音 讓人民參與其中

真正重要的是人民,傾聽人民的聲音,讓人民參與其中。因此,在這場國是會議中,首長的普選和總統直選等議題,都已經在會議中提出。可是國民黨內部依然信守黨就是國的「黨國」體制,即便這是非常封閉的思考方式,在當時卻是非常根深蒂固的殘存意識。

「為什麼要刻意冒著權力可能轉移到其他政黨的風險?有這個必要嗎?」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我們圍繞著總統的直選制度討論,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只在黨內選舉不就好了?因為他們認為:「為什麼要刻意冒著權力可能轉移到其他政黨的風險?有這個必要嗎?」

有上百位的黨員在此時對我持續大聲痛罵

最後總統直選制在國民大會的多數決中通過,但還是有上百位的黨員在此時對我持續大聲痛罵。

和那些思考方式停留在十八世紀的人 是沒有辦法好好溝通討論的

我沒有理會這些挑釁,而是看著他們,默默聽著他們叫罵,心想:「真是愚蠢,腦袋裡除了黨內微小的權力之外,完全不懂順應民之所欲乃不得不為之必然。」和那些思考方式停留在十八世紀的人,是沒有辦法好好溝通討論的。

因為執著於掌控那些東西(權力.利益) 是中國糟糕的傳統

「李登輝一邊主張民主化,卻一邊在黨內搞獨裁。」也有這樣的批評,但是在我個人之下,始終沒有聚集權力和各種利益,因為執著於掌控那些東西,是中國糟糕的傳統。

無異議通過了「人民直接選舉」的法案 並於一九九六年三月開始實施

最後在一九九四年三月修憲的時候,無異議通過了「人民直接選舉」的法案,並於一九九六年三月開始實施。如果不是反對國民黨的陣營保有堅決的態度,台灣不可能會有今日的民主化成果吧。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圖/大都會文化提供 淺岡敬史 攝)

有關前總統李登輝……

台灣前總統,農業經濟學者。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拓殖大學榮譽博士。因終戰之故,中途從京都帝國大學農學系退學,進入台灣大學農學系,畢業後於台灣大學擔任講師,曾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留學,擔任過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顧問與台灣大學教授。

1971年加入國民黨,1972年入閣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歷任台北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1984年由蔣經國總統指名為副總統,1988年因蔣經國逝世而繼任為總統,1996年當選台灣首屆直選總統,2000年任期屆滿卸下總統職位,2007年榮獲第一屆後藤新平獎。

 ▲李登輝出書談自己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圖/大都會文化提供 淺岡敬史 攝)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出版之《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讀書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