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放下悲傷,一起為台灣建立「災難醫療救援隊」。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張之謙

「八仙塵爆」事件造成遊客嚴重傷亡,高達500多名的傷患,即便消防單位第一時間便啟動「大量傷患機制」,派出超過170台救護車,並動員所有民間救難團體到現場,在如此高效率的救災下,仍需花費近4小時才將傷者全部送醫。

此外,有許多傷者的傷勢相當嚴重,非一般救難人員能處理,要是在這段時間能,能有緊急醫療團隊到場支援,在傷者等待送醫的期間,提供暫時的醫療處置,是否就能為傷者爭取更多時間?

DMAT 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日本DMAT訓練。(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而這樣的團隊也確實存在,桃園義消陳冠佑在臉書上提到,「災難醫療救援隊」簡稱DMAT(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簡單來說就是將受過災難醫療訓練的急重症醫療人員投入到救災現場,並攜帶與急診室相同的藥物和器材,在現場建立起行動急診室,不論是插管、麻醉、開放性外傷的止血縫合,DMAT將給予傷患更高階的醫療處置,為他們爭取更多時間。

長期投入心力在成立DMAT的蕭雅文醫師表示,目前台灣有南北兩支國家的DMAT,位在台大和成大,分別由衛福部台北區和南區EOC負責訓練和組隊,另外在北區、中區和高屏區也有各自訓練區域的DMAT,組成比國家的DMAT小。這些DMAT都受衛福部的指派和調度,以協助災區傷患可以盡速獲得適當的醫療處置,同時讓災區不堪負荷的醫療體系可以及早恢復正常的運作。

DMAT 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蕭雅文醫師自費前往日本,參加DMAT研習。(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不過由於DMAT是機動性組織,由各醫院的醫護人員和醫療志工組成,因此要在「不影響原機構運作」的情況下才能出勤。像這次「八仙塵爆」事件,雙北的醫院都必須處理大量傷患,不適合派出台北區的DMAT,再加上台灣的DMAT設計是仿歐美的大隊設計,每次出動都是大隊人馬,主要是因應如地震這類長時間的災難。

而之所以會這樣設計,是因為在台灣常碰到的災難中,如高雄氣爆、復興空難等,雖然現場傷患眾多,但我們的緊急救護系統大多可以即時的處置和後送,送醫的選項多、限制少,通常不需要醫護人員或DMAT到場,但在這次的「八仙塵爆」中,不但傷患眾多,而且都需要較為困難的醫療處置,遠超出醫療體系能負荷的數量,如果有能夠迅速出動且熟悉災難醫療應變的DMAT在現場協助,可能會更好。

DMAT 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日本DMAT訓練。(圖/翻攝自蕭雅文臉書

蕭雅文醫師認為,「所有的應變機制,都需要醫療和消防單位的橫向聯繫及合作,這方面台灣還需要再繼續努力。」不論是現有救災體系的改革、醫療環境的改善,或是像DMAT等組織的建立,除了仰賴政府的作為之外,我們也應該投注更多心力去關注,唯有當你我都成了醫護人員的後盾,他們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保護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SETOhMyGod
加入 @setn 好友 #八仙塵爆呂忠吉關5年出獄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積法說會威力驚人?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