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變態癖好」 王羲之是苦主中苦主 整整被玩弄70次

生活中心/許書萓報導

乾隆自詡風流,熱愛蒐藏書畫。但知名作家江仲淵最新力作《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指出,乾隆可說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味最令人不敢恭維的皇帝,不但喜歡亂蓋章、亂題字,甚至拿刀子將自己的破詩刻在千百年前的骨董上。凡是他經手過的文物,幾乎難逃脫破壞的命運。

▲江仲淵表示,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直到乾隆時期,才透過國家的力量發起大規模的收藏與整理工作,讓古代書畫作品獲得了妥善的保存,但也因此遭遇了空前的劫難。(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江仲淵表示,就文學創作來看,乾隆頂多就是寫不出什麼傳世之詩罷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寫詩;問題是,不懂就不要裝懂。乾隆最讓後世文史研究者恨得牙癢癢的,是於對待古文物的方式實在太胡來啦!

乾隆自詡風流,熱愛蒐藏書畫。蒐藏書畫當然不是壞事,但乾隆卻認為「這些書畫都是我的,我愛怎樣就怎樣」,時常對著它們就是一陣胡亂塗鴉,凡是他喜歡的,不管多珍貴、多有文史或藝術價值,統統都蓋上他的紅色大印章,無一倖免。

據《乾隆寶藪》記載,乾隆有一千多枚印章,形狀各異其趣,印面漢滿蒙文皆有,稱號則有正名、小名、皇帝、某某子孫等等。藝術品就像是乾隆的試印紙一樣,蓋一次不夠,非得把畫面蓋得滿滿滿才行。

為什麼乾隆會不斷對書畫「伸出魔爪」呢?這種蓋印的做法稱為「落款」,跟古代欣賞書畫的方式有關。以前的人若覺得一件書畫作品很漂亮,會在作品的末端留下自己的提拔(大致上來說,就是「讀後感想」),再蓋上自己的印章(跟「按讚」有八成七像)。

不過為了不破壞畫面原有的美感,鑑賞者很少題字,即便有,也只是簡單的幾個小字。印章就更講究了,可不是隨便的路人甲都能蓋,必須是當朝較知名的人物;蓋章的位置也要仔細考慮,以烘托書畫作品的美感為主,千萬不能搶走鋒頭。

江仲淵說明,中國書畫一向講究留白,追求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太急切地表達讚許,畫面的美感反而會被鈐印和文字破壞。前面提到的宋徽宗為了防止文字和印章破壞圖畫美感,發明了「宣和裱」,大幅提升了裝裱的水準,在書畫作品上下或兩旁加上名為「隔水」的紙張,並規定題簽和鈐印的位置,讓大家品評、蓋章時不至於破壞畫面。

不過,相較於重視整體美感的宋徽宗,威武霸氣的乾隆才不管這些。凡天下皆為自己所有,區區文物算什麼東西?全是我的陪襯品!文物破壞狂乾隆幾乎把中國當時所有具價值性的古文物全部蒐集到手,但原本清雅的作品受到他的那些印璽的干擾,變得難以欣賞,也感受不到審美的愉悅,變蓋得死氣沉沉的。以前我曾購買過蘇軾《寒食帖》的複製品,內容固然令人動容,但一旁鮮明的大紅色印章,卻多少擾亂了文字本身企圖傳達的情緒。

不過《寒食帖》只能算是「小兒科」,在乾隆蒐集的各項文物中還不是最糟的,王羲之才是苦主中的苦主。在乾隆的收藏中,有三件被他視為希世珍寶,而這「三希」之首,便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因為他太喜歡了,在位數十年間留下很多提拔和鈐印,甚至命臣子於其上題字、作畫,多達七十多處。卷首就是乾隆的題詩,一題就是五首;寫完還不滿足,在畫面上方寫了個大大的「神」字。在他心裡,沒有比《快雪時晴帖》更神的書畫作品。

平心而論,乾隆本人的字相當有味道,特別是行書,落落大方、霸氣十足,但他的個性實在過於張狂,就像一頭永不飽足的獅子,拚了命想宣示自己的所有權,在古今文物上題字留名;凡是自己喜歡的,統統不放過。

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人稱做「山水畫第一神品」、「畫中之蘭亭」,想當然耳,自詡藝術評鑑高手的乾隆才不會忘記它呢。說起《富春山居圖》,其實是一幅歷經劫難的作品。曾有一位富豪因為太喜歡這幅作品,在自己病死前動了要它陪葬的念頭,竟將它丟進火爐,好在一旁的人眼明手快,迅速把畫卷搶救出來;救是救到了,但整幅畫卻因此一分為二。

儘管成了殘卷,但由於《富春山居圖》的名聲太過響亮,後世的仿作也不少。乾隆為了找尋此圖,花費許多心力,最後終於蒐集到兩幅差不多的《富春山居圖》;沒想到到了關鍵時刻,乾隆竟把真的視為假的,而把假的視為真的,把真跡放進倉庫裡冷落,卻對贗品愛不釋手,將它歸為上等品,連六次下江南也帶在身邊,並在上面一再留下題字鈐印,共多達五十五處,密密麻麻地滿布於山巔樹梢,把畫卷弄得滿目瘡痍,體無完膚。後來實在無從下筆了,才戀戀不捨地在畫末題上「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寫到此處,江仲淵表示,不禁讓人感嘆,好在乾隆皇帝的藝術素養不高,不然真國寶可就要被乾隆的印章蓋滿啦。

江仲淵提到,乾隆對古文物的破壞不只於此,他還曾在數千年前的器物上暴力地刻上自己的文墨。比如他收藏了一件周代的圭。圭是什麼呢?它是古代諸侯在舉行重要儀式時所持的一種玉器,呈長條形,上尖下方。乾隆不懂還想裝懂,以為是裁縫量布的小尺,為了宣示自己的「鑑定」結果,便以題詩的形式,把自己未經證實的想法粗暴地用刀子刻了上去:「周尺還贏一尺餘,對之疑對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閱古因之緬古初。 乾隆戊子新春御題。」

就連宋代的汝瓷也難逃魔掌。在乾隆蒐羅到的汝瓷中,只要有地方能刻寫落款,全都不放過。又因為乾隆性喜繁複華麗,自然無法體會汝瓷好在哪裡,題詩時自然也題得非常隨意,比如他竟在粉青盤上題了一句「盤子徑五寸,如規口面圓」。只要丈量,任誰都知道這盤子「徑五寸」;只要有眼睛,誰都知道「口面圓」。題句毫無文藝氣息不說,看起來簡直就跟一時興起的塗鴉一樣。宋徽宗當初監督陶瓷製程時,絕對想不到自己耗費心血製作的天青色瓷器,竟會遭遇如此噩運。

不過江仲淵表示,從客觀的角度來說,直到乾隆時期,才透過國家的力量發起大規模的收藏與整理工作,讓古代書畫作品獲得了妥善的保存,但也因此遭遇了空前的劫難。

▲知名作家江仲淵最新力作《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圖/究竟出版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