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年前棺墓挖出「一坨泥巴」 X光鑑定後竟永久保存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金石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曾鞏的《金石錄》中,金石學是指以傳世或少量出土的有銘文的銅器,或是秦漢以來的石刻文字為主要研究物件,目的是填補歷史。這就是考古的前身,中國近年大力發展考古,考古學就是尋找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丟失的記憶,這對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近年大力發展考古,對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成都一處施工現場,發現大型戰國時期的船棺墓葬群,在之後考古專家一年的勘察和發掘,在此地發現近200座春秋時期的船棺墓葬群。墓葬多為東西向分布,分四排,每排7至17座不等,可見墓葬群是經過嚴格規劃的。經過清理後,共出土陪葬品300多件,只要有陶器、竹制器、草編器、玻璃器等等,還有大量的青銅器製品,專家都忍不住調侃:這是青銅器地下寶庫。

帶鉤是古代貴族系腰帶的掛鉤,多用青銅鑄造,之後也有用金、銀、玉等製成,帶鉤不僅是日常所需,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船棺出土的這枚錫帶鉤由於年代久遠,早已腐爛。因為錫的耐腐蝕性能較差,所以保存下來的錫製品特別少。因其特殊性,博物館將其置於密封真空箱中,永久保存以免其氧化。

但是在清理過程中有一坨泥巴特別受到考古專家的重視。一位專家在船棺腐爛的泥水裡,發現有一坨不尋常的泥巴,仔細看還能看出這坨泥巴好像有圖案。謹慎起見,專家找個一個密封袋把這坨泥巴保存,之後用X光進行掃描,通過形狀識別,確定這坨泥巴是一個錫帶鉤。

通過出土文物鑒定,此處墓葬群屬於距今2700年前的古蜀國,隨著錫帶鉤一起發現的還有墓主佩戴在腰間的兩枚巴蜀印章,印文都是巴蜀圖語,為研究古蜀國是否有文字提供了新的研究實物。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