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除了美觀更是為方便皇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看過清宮劇的一定都對俗稱「花盆底」的高跟鞋不陌生,宮廷裡的娘娘都得穿著花盆底鞋行走,但是這樣的鞋因為鞋在鞋子中間位置,重心容易不穩,不小心就容易摔跤,因此旁邊都要有人扶著。可是這麼難穿的鞋子為什麼清朝宮廷里的女人還老是喜歡穿呢?原來是有原因的。

▲清宮劇的一定都對俗稱「花盆底」的高跟鞋。(圖/翻攝自後宮甄嬛傳微博)

「花盆底」全稱叫做「清代花盆底鞋」,也被稱為「旗鞋」,是大清朝時貴族婦女才可以穿的鞋子。鞋底增高的部分是木質的,大概有5到10公分高,最高的「花盆底」達到了25公分,穿起來難度很大。「花盆底」的鞋跟,上面細、下面寬,前面平、後面圓,走起路來,留下的腳印就像是馬蹄留下的,因此又叫做「馬蹄鞋」。

不過,滿族人在入關之前都是遊牧民族,經常要在草原上騎馬打獵,穿這種花盆底鞋非常的不方便,滿清人到底是為什麼開始穿花盆底鞋呢,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首先是,中國歷史中一直有一個陋習叫做纏足,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之畸形變小,古人認為這樣是美觀的。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就會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這樣走路看上去楚楚可憐,彷佛風一吹就能給颳倒似的。

▲花盆底鞋。(圖/翻攝百度百科)

在滿族人入關後,滿族女性看到這樣的漢族人小腳的走路方式婀娜多姿的步伐甚是喜歡。所以都想去效仿她們裹小腳,可是滿族男子非常不喜歡這樣的三寸金蓮,而且清朝皇帝也曾下令禁止裹小腳,所以不敢違抗命令的女人們只好想別的方法,花盆底鞋也就出現了,這種鞋子鞋底很高,完全可以遮住女子的腳,就達到了不需要裹腳也有「小腳」的效果。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曾經傳說滿族人的先祖們在打仗的時候遇到了一片泥塘,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這時候就有人提出在鞋子上綁上高高的樹杈,踩著過去最後他們順利渡過泥塘取得成功,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花盆底鞋」便產生了。

▲花盆底鞋。(圖/翻攝百度百科)

最後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為皇帝考慮的。由於後宮佳麗三千,皇帝熟悉的人其實並不多,有的只是見過一次面就被冷落了,這樣的嬪妃跟皇帝並不太熟。有時候見面了,皇帝可能一時間叫不上來名字,讓人家總跪著也不是個事兒。而花盆底鞋根據嬪妃等級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設計,這就方便多了。皇帝見到了,只需要看一眼鞋子就能想起來。實在不行,總能知道人家的地位了,不至於尷尬。

發展到後來,花盆底鞋愈加精美。有的奢侈的嬪妃,以上好的玉石做為鞋跟,有的則是在鞋面上下功夫,用最精美的刺繡。還有的在鞋子上掛著一些小點綴,看上去甚是可愛。這些也是一個小提示,皇帝看到了,或許就能想起來遺落在深宮多日的嬪妃來。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