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海軍來了…中國剉咧等? 日專家曝:嚇阻能力超乎想像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法國核子潛艇艾默羅德號(SNA Émeraude)與支援艦塞納號(BSAM Seine)都在上個月完成在南海的航行任務,而接下來英國海軍最新銳航空母艦「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和德國一艘護衛艦也都將航行至印太海域一帶。對此,《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刊登評論專家秋田浩之(Hiroyuki Akita) 的文章指出,歐洲海軍對中國的嚇阻能力超乎想像。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可搭載多達40架飛機,且能在1分鐘之內,將4架戰鬥機從機庫轉移到飛行甲板上。(圖/翻攝自HMS Queen Elizabeth推特)

秋田浩之表示,派遣軍艦、施加軍事壓力是大國面對某些國家蔑視國際規則,在發表公開談話譴責以及制裁後的第三種手段。歐洲3大強國軍艦東來,是針對北京壓迫香港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其在南中國海的強硬行動表達強烈反對。

秋田浩之說,從表面來看,中國軍方擁有約350艘軍艦,比美國多,但歐洲3大強國僅派出幾艘軍艦並不足以破壞目前在有利於中國的軍事平衡。

秋田浩之接著說,但亞洲和歐洲的安全官員認為,英國、法國和德國的行動,至少將能以兩種方式反擊中國軍隊。首先,如果歐洲人表現出在印太海域投射海軍力量的能力和意願,中國別無選擇,只能修改其在台灣和南海方面的作戰計劃。秋田浩之指出,因此中國不得不假設發生衝突時,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日本和澳大利亞將向美軍提供某種形式的支持。,這將迫使中國在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前三思。

再來,若英國和法國繼續向印太海域派遣船隻,這將導致該地區產生以美國為首的新的海軍合作框架,英國和法國可以通過在該地區,反復舉行聯合海上演習來加強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團隊合作。

秋田浩之表示,英國、法國和德國向印太海域派遣軍艦可能會引起中國的強烈反對,並造成新的緊張局勢,可是其積極作用(就阻止中國在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冒險主義而言)超過消極影響,儘管當前歐洲各國對中國的政策並不統一,但從長遠來看,歐洲可能會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