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飲料店很賺?高雄市逾2.6萬家全台第一 開店有3大挑戰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台灣人愛喝手搖飲,大街小巷飲料店林立,今年5月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飲料業和餐飲業一樣,也度過了一段營收的黑暗期。 經濟部今(15)日表示,10月飲料業結束連續5個月負成長,全台飲料業間數以高雄市逾2.6萬居冠,但以密度而言,嘉義市是全國第一。

飲料業今年10月營業額年增率由負轉正,結束本土疫情爆發後連續5個月的負成長。(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飲料業今年10月營業額年增率由負轉正,結束本土疫情爆發後連續5個月的負成長。(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5月下旬本土疫情爆發,管制措施趨嚴,當月全台飲料業營業額降為61億元,僅剩4月的7成,6月續跌至51億元,創下民國102年2月以來最低,年減38.8%,為歷年最大減幅。經濟部表示,之後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減幅收斂,10月在解除內用隔板及政府推出各項振興方案下,營業額年增率由負轉正,年增2.6%,結束連續5個月的負成長。

本土疫情也打亂飲料店營收淡旺季,經濟部觀察近年飲料店各月營業額表現,7~9月及12~1月因逢寒暑假、聖誕節慶等季節與溫度因素影響,一向是飲料業的營收高峰,但今年5~9月因各餐飲場所禁止內用,嚴重影響營收,致營業額年增率均呈負成長。

依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的統計,高雄市飲料店最多,今年9月底家數為2萬6,255家,較去年底增加1,338家,且呈現按月增加的趨勢,其中以冰果店、冷(熱)飲店增加1,183家最多,主因為手搖飲料受歡迎,且入門門檻較低,吸引許多業者投入。

就各縣市家數觀察,以高雄市占全台15.2%居冠,台南市14.2%次之,前六名都是直轄市,占比合計70.7%;若以家數密度觀察,嘉義市平均每萬人口中有21.7家,居全國首位,台南市19.9家、澎湖縣19.4家分居2、3名,而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僅5.9家最低。

疫情也改變了付款的型態,經濟部發現,飲料店付款方式向來以「現金」和「信用卡」居前二名,109年分占68.2%及15.6%,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減少外出,透過外送平台下單付款,而平台定期以匯款方式轉給店家,導致「支票、轉帳、匯款」付款方式躍居第三,占10.7%,較108年增加7.4個百分點。

經濟部透露,營業成本上升是飲料業主要的經營困境,而加強食品安全控管則為營運的首要課題。經濟部指出,飲料店的經營門檻較低,品牌推陳出新速度較快,加上原物料、租金價格上升,都加深了業者的經營壓力。

調查顯示, 今年6月飲料店前三大經營困境依序為:營業成本上升(占57.3%)、租金支出高(占50.4%)、同業間競爭激烈(占45.3%)。此外,業者規劃主要營運發展計畫前三項分別為:加強食品安全控管(占49.6%)、研發新產品(占43.6%)、降低人事成本(占36.8%)。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