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野菇別亂吃!花蓮6民眾誤食「最惹事毒菇」 嘔吐、腹瀉急送醫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花蓮縣6位民眾因誤食「綠褶菇」而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症狀的事件。值得讚揚的是,花蓮縣衛生局提供了民眾必要的警示和指引。在梅雨季節的高溫潮濕天氣,許多不知名的野菇長得十分茂盛,有些菇類帶有毒素並且與可食用的菇類相似,因此誤食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應盡可能收集可疑毒菇檢體,提供給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依據,這樣能夠採取正確而迅速的治療措施,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這篇文章報導了花蓮縣6位民眾因誤食「綠褶菇」而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症狀的事件。值得讚揚的是,花蓮縣衛生局提供了民眾必要的警示和指引。在梅雨季節的高溫潮濕天氣,許多不知名的野菇長得十分茂盛,有些菇類帶有毒素並且與可食用的菇類相似,因此誤食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應盡可能收集可疑毒菇檢體,提供給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依據,這樣能夠採取正確而迅速的治療措施,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問答

Q1. 為什麼梅雨季節容易讓不知名野菇生長得很多? A. 高溫潮濕的天氣提供了菇菌理想的生長環境。 Q2. 為什麼綠褶菇不可食用? A. 綠褶菇是屬於有毒的菇類,可能含有多種毒素,中毒反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Q3. 誤食野外毒菇後,應如何處理? A. 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

Q1. 為什麼梅雨季節容易讓不知名野菇生長得很多? A. 高溫潮濕的天氣提供了菇菌理想的生長環境。 Q2. 為什麼綠褶菇不可食用? A. 綠褶菇是屬於有毒的菇類,可能含有多種毒素,中毒反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Q3. 誤食野外毒菇後,應如何處理? A. 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

記者陳韋劭/花蓮報導

花蓮有6民眾誤食「綠褶菇」而送醫。(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花蓮有6民眾誤食「綠褶菇」而送醫。(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花蓮縣有6位民眾日前誤食「綠褶菇」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所幸經就醫已無大礙,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應盡可能收集可疑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

花蓮縣衛生局指出, 17日凌晨接獲醫院通報,民眾疑似烹煮食用玉里鎮高寮大橋旁野生的菇類後,有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治療已返家休養,稽查人員查詢後,確認民眾因誤食「綠褶菇」所造成。

衛生局表示,梅雨季節高溫潮濕天氣,提供菇菌極佳生長環境,林間、田埂邊和草原上長出許多不知名野菇,其中綠褶菇菌屬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因此常傳出誤食中毒案例,也被封為「台灣最惹事的毒菇」。

衛生局提醒,通常1種毒菇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因此中毒反應常混合發生,嚴重時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泰國呼麻又爆家變 孫安佐首現身受訪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