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投資未來世代目的曝光!賴清德:「考試」作為篩選機制影響學生發展

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賴清德認為,以「考試」作為主要的篩選機制,影響學生多元的發展(圖/賴清德競辦提供)

▲賴清德認為,以「考試」作為主要的篩選機制,影響學生多元的發展(圖/賴清德競辦提供)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9月推動「國家希望工程」,闡述國家願景政策藍圖。他今(13)日表示,以「考試」作為主要的篩選機制,不僅影響學生多元的發展、也是階級複製、造成社會流動不易的原因之一。因此,他推出「0-22歲投資未來世代」政策,就是希望改變這樣的現況,讓所有孩子,不因家庭經濟狀況、居住地區的差異,影響獲得高教的機會。

民進黨中常會今邀請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以「教育政策:公平、多元和均優」為題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會後轉述賴清德聽取報告後裁示。

賴清德說,民進黨一向以「教育平權」為核心價值。2000年首次執政時,面對僵固的教育體制,大力推動各項教育改革,包括多元升學管道、多元師資任用管道、以及更均衡的城鄉教育資源。他說,政府以「多元」取代「單一」,從過往為少數菁英打造的學習優勢,到打造「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公平環境。2016年二次執政時,以「高教深耕」提升各種背景學生的入學機會,逐步創造更多社會流動的機會。

賴清德指出,民進黨已經與台灣社會共同走了很長一段教育改革之路,也持續朝「公平、均優、多元」的教育理想目標邁進。他並說,以「考試」作為主要的篩選機制,不僅影響學生多元的發展、也是階級複製、造成社會流動不易的原因之一。雖然不能排除仍然有弱勢學生,靠著考試制度翻轉的例子,但以最普遍的情形,以及數據分析都顯示,學測成績的高低,與是否在都會地區、家長的教育與經濟狀況、是否就讀明星高中,有很大的關聯。

賴清德強調,很明顯的,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透過考試來進行篩選,不僅影響下一代、得到發展的機會,也和民進黨長期主張用「多元」取代「單一」的教育理念仍不相符。

賴清德說,他昨日提出的「0-22歲投資未來世代」政策,就是希望改變這樣的現況,讓所有孩子,不因家庭經濟狀況、居住地區的差異,影響獲得高教的機會。透過高中職與大學的均優化,要讓擁有不同志向的孩子,在生涯的道路上,不要有所限制。

賴清德指出,無論是哪一種升學制度,都是希望朝向「讓孩子的表現都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目標。民進黨會繼續投資高中職的教育資源、並拉近城鄉、階級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因為愈公平的社會,其實也愈有利於創新的思維,更可以打造緊密的民主共同體。

賴清德說,下一個世代是推動台灣前進的重要力量,投資年輕人的未來,就是投資台灣的未來。提供年輕人優質、公平的教養資源,讓人人都可以適性成長、成就更好的自己,國家就會更好。

加入 @setn 好友 #2024總統大選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