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不只飲食!「年輕人大腸癌」兇手曝:過度消毒也中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圖/資料照)

▲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圖/資料照)

大腸癌屬於中年以後才會出現的癌症,但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定大腸桿菌會產生基因毒素「Colibactin」,雖然無症狀,卻會讓人在40歲前就罹患大腸癌。研究發現,Colibactin會潛入腸道細胞並破壞基因,留下基因突變,且這些突變一待就是幾十年,然而,仍有方式可修補此缺陷,例如不要濫用抗生素、不要過度消毒(以便自然接觸環境)、多吃天然食物、高纖蔬菜、發酵食品,以幫助腸道好菌的生長,減少壞菌的機會。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全球基因研究發現,近來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與患者小時候腸道菌有關,而非是因為家族史。

他表示,2025年一篇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發現,藏在人體小時候腸道裡的某些細菌,可能早早就在身體裡留下了致癌的印記。研究發現,有一種特定大腸桿菌,會產生一種叫做Colibactin 的基因毒素。它不會讓人拉肚子、不會發燒,但會潛入腸道細胞,破壞基因,留下難以察覺的突變,而且這些突變一待,就是幾十年。

他表示,這些早期突變甚至會攻擊大腸癌常見的抑癌基因,導致大腸癌細胞就能自由發展,悄悄變成腫瘤。國人日常的飲食內容,例如多肉少菜、外食多油、含糖飲料、濫吃抗生素等,可能正悄悄寫入基因中的風險預言。

如何改變此基因突變,張家銘表示,可以改善腸道菌相,例如不要濫用抗生素,不過度消毒,讓身體可以自然接觸環境、培養免疫系統。此外,多吃天然食物、高纖蔬菜、發酵食品(例如味噌、優格、泡菜)來幫助好菌生長,減少壞菌機會。至於生活作息,則包括每天活動、早點睡、學會釋放壓力。

#大腸癌

【#直播中LIVE】白沙屯媽祖進香啟程 急行軍36小時衝北港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